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谁动了城市的文明神经

  人民日报 王石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1月07日 08:04:37

更多

  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

  元旦过后,一段拍摄于上海地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名女乘客在吃泡椒凤爪,并有数粒骨头残渣散落车厢,在遭到指责后,她与周围乘客产生言语冲突,还拿出手机与人对拍。后在接受采访中,当事人坚称“没有乱扔,没有妨碍他人,没有影响公共环境”。

  无独有偶。1月3日,广州一男子在地铁上嗑瓜子,随地吐瓜子壳;1月4日,一名身穿红衣、在南京地铁上脱鞋的女子,被人拍照并发到微博上。这些说起来并不算令人“深恶痛绝”的举止,之所以引起广泛热议,在于挑起了“城市的文明神经”。今天的社会,人们的文明素养较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过去“膀爷”满街晃也见怪不怪,现在谁要是衣冠不整,至少在正式场合会招致异样眼光;过去“房间那么大,吐痰还要找什么痰盂”,现在随地吐痰的现象在很多地方连小朋友都会制止。往大了说,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的表现,往小了讲,“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对不文明现象的敏感度在不断提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说到宜居城市,我们就会想到优美的环境、洁净的空气和成熟的配套等等,宜居不只是体现在硬件,还体现在软件层面。如果城市没有人文关怀,人人冷漠,缺乏助人为乐的风尚,如果市民公德稀缺,乱扔杂物成为家常便饭,也就谈不上宜居。于此而言,人们念兹在兹的城市文明,不只需要光鲜的城市外貌,还需要市民拥有健康的精神风貌,这体现在市民举止优雅、言行得体等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能够保持克制,展现公德,尊重他人。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表里两方面都需兼顾。如果说屡禁不绝的乱贴广告,是城市的“牛皮癣”,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是城市的“粉刺”,下水道拥堵、逢雨必涝是城市的隐患,那么少数市民缺乏公德,就是城市的“暗疮”,它更让人忧虑,也更需要医治。建筑繁华,人心荒芜,两者就会违和;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滞后,城市文明建设就会崴脚。

  做好城市文明这篇大文章,并不容易。从一事一人的行为开始改变,却不难。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就曾感慨:“不要以为不守秩序、不排队是我们的民族性,生活习惯是可以改的”。今天,我们并不缺少法律,也不缺少制度规范,问题是如何使规范贴地而行。我们也不妨自问,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们有没有不文明的行为?看到不文明行为,我们有没有制止?再比如,我们平时有没有流露出优越感,对外来人居高临下?“城市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如果只是流于口号,并不把她当家,一切都是白搭。

  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

标签: 文明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1072878100091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