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贪占强迫症与送礼强迫症

燕赵都市报 师碧澄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1月22日 11:12:40

更多

  20日,一则落马官员的“忏悔书”在网上盛传。这封忏悔书的主人是李保强,曾任山东省庆云县税务局税收管理员、科长、分局副局长,罪名是玩忽职守、收受贿赂,被判处了两年有期徒刑。被揪出来“围观”只因为他说出了几句经典的话———“刚开始的时候,对这些朋友送来的东西我感到不踏实,担心砸了饭碗,于是,我推却拒收。但是,老板们有的是计谋,他们变着法子把钱物留下来。收下那些东西后,我没有看到周围有异样的眼光,于是心里坦然了。后来,我对他们送钱送物慢慢习惯了,都欣然接受……”(1月21日新华网)

  这段“忏悔”,客观记录了一个官员走上腐败之路的心路历程———从内心挣扎,到欣然接受,直到最后“谁不送东西都记得很牢”———这一定也是很多官员逐步贪腐的心理过程。而等到“谁送东西记不准、不送东西记得牢”的时候,官员的“贪占强迫症”俨然已进入极端状态———他贪污占有公家或别人的东西,不只是弄点钱改善生活,而是他的心理带有严重的占有强迫症,紧握手中权柄,什么东西都希望据为己有……

斩钉截铁地揪出害群之马,才是减缓并消除“贪占强迫症”的良方。

  这些年,有这种“贪占强迫症”症状的官员并不算少。如果说贪污腐败者的心理也有几个阶段的话,这类官员显然已经进入了贪占的“强迫症阶段”。马克思有一个关于“人的异化”的论述,这类患上了严重贪占强迫症的人,显然就是最大的“异化”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异化心理,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同样是20日,《中国企业报》报道说,年终岁末,企业四处送礼打点已成每年不可缺少的戏份,但今年有所不同。中央下发的一系列文件均再次重申了“禁止收礼”。众多企业负责人纷纷为八项规定叫好。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企业负责人暗自叫苦:不送礼心里始终不踏实,担心来年生意受影响。

  这条新闻,与上述官员“只记得没送礼”的官员心理,俨然遥相呼应,对于那些“不送礼心理不踏实”的人,我们或许美其名曰“送礼强迫症”。在一个结构失衡的社会背景里,心理弱势的一方,为了办事顺当,总习惯于用一些“附加之物”垫到脚底下,壮壮底气,获得与强势者平等对话的能力。如果说强势者有越来越严重的“贪占强迫症”的话,弱势者身上,何尝没有着越来越严重的“送礼强迫症”。“贪占强迫症”也好,“送礼强迫症”也好,只是一枚硬币两面的不同呈现,说到根上,都来自于社会环境,都来自于每个人基于自身经验的一种判断。在当下社会的特殊节点上,媒体报道有这两类人,都不足为奇。一年来中央层面三令五申,禁令不断,反腐力度空前,正是要改变这种环境与土壤———在健全的权力笼子打造好之前,难免某些官员无法治愈贪占病;而斩钉截铁地揪出害群之马,才是减缓并消除“贪占强迫症”的良方。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有些人心存狐疑,担心真的不送了会“吃亏”,毫不动摇地把禁令执行下去,也同样是消除观望情绪的良药,减缓并消除“送礼强迫症”的良方。

  人的贪欲与钻营,只有在规则不强、代价不大的时候,才会格外的活跃。所以说,禁令与反腐,已经摸准社会心理的脉门,棒喝“谁不送惦记谁”的贪占、平复“不送礼心不安”的忐忑,唯一的路径,就是让它们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直到良币彻底驱逐劣币。别无他路。

标签: 官员贪占强迫症 官商勾结 反腐决心 禁令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