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强拆“拆错了”,司法别将错就错

贵州都市报 佘宗明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3月26日 11:07:52

更多

  江苏淮安南马厂乡村民杨梅家,自家190平的3层楼房,竟在大白天被陌生人开着挖掘机拆了。在拆除过程中,其公婆被强行拖到室外,屋中财物也悉数“覆没”。事发后她到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称“拆错了”。(3月25日《扬子晚报》)

  尽管在时下,强拆事件已因其“频发”,新闻性呈现出边际递减态势,可这起强拆,仍糅合诸多戏剧性元素而引起广泛关注。它案发于白天,拆迁人员强行将人拖到室外,足见其肆无忌惮;而事发至今,房子究竟是谁拆的,涉事各方也没个定论。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强拆者就这样出现”,这惊悚情节,无疑为强拆添上野蛮注脚。依据国务院2011年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房屋征收必须“补偿先行”,暴力拆迁可追究刑责,这突袭式强拆,显然也该循迹溯责,依法惩治。

  遗憾的是,在涉事村民报案后,看上去此案虽已进入侦查程序,可诸多形迹,仍让人疑窦丛生。比如,在“谁是强拆实施者”问题上,各方莫衷一是:乡书记开始称,房子被拆,是因一个以前的项目,后来又改口,说此次拆迁主体是乡政府,拆迁是为修路,但对杨梅家房子到底是谁拆的,则“不清楚”;当地警方则表示,是被拆迁公司拆除的。

  按理说,仅从直观案情就能初步判断出,拆迁方做法涉嫌非法强拆。可当地警方给出的立案通知书中,却是以其公婆被人殴打为由头,而非以强拆直接关联的故意毁坏财物罪作立案依据。涉事警方称,杨梅家房子被拆,是隔壁楼遭拆迁时“受牵连”。言下之意,它是无心之失,而非蓄意为之。

  先斩后奏地拆了人家房子,事后来一句“拆错了”,显然难释公众之疑:拆迁本该有缜密流程,如提前下达拆迁告知书,可该案中,拆迁者为何不由分说,就将他人房子夷平?强拆戏码,为何贸然上演?不厘清这些,拿“拆错了”说事,不免让人怀疑,它是以拆迁动机“无意性”来淡化事件定性,用暧昧的“错拆”弱化强拆责任。

  当地警方立案,只提打人不提强拆,更像佐证了某些人的揣测:过滤掉关键情节,将可能追究刑责的案件定性“降格”,难逃避重就轻之嫌。到头来,它或挤压拆迁户的维权空间,让他们在博弈时更为被动。只不过,这倾向性明显的处置方式,改变不了强拆事实,只能让有关部门公信力“陪葬”。

  就该案而言,许多网民就将作案者迄今不明、几方说法不一、警方“拆错了”的表述、立案依据“选择性遮蔽”等细节连缀起来,拼凑出负面想象:难不成,在这起强拆事件中,政府难逃罪责,甚至是幕后主使?

  要看到,强拆“拆错了”的景象,已是屡遭曝光:如去年8月,宿迁市民陈月华串亲戚回来,发现房子没了,最后说是“拆错了”;同年12月,海南乐东老人陈龙的房子被强拆,施工单位也说是“误拆”……如果说,“拆错了”引燃了舆论怒火,那有关部门处置上的“将错就错”,无疑是火上浇油。

  强拆就是强拆,不能在“拆错了”中轻佻烂尾。事实上,就算强拆真是“拆错了”,只要构成犯罪要件,就无妨刑责追究。也只有严肃追责,对强拆者“低容忍”,才能让犯这类“低级错误”者付出代价,才不会一错再错。

标签: 非法强拆 拆错维权 暴力拆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