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高招的根本问题在于行政权力过大

——高招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上)

中国青年报 储朝晖
责任编辑 柳博姗
2014年07月24日 16:00:25

更多

  这种建立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基础上的招生,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形式公平,由于不够专业全面却难以实现真正的实质公平。它比较方便政府依据统一标准快速选拔适合某一条件的人才,却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依据个人的天性和潜能真正培养多样性杰出人才。

  考试标准高度统一,基本剥夺了师生和学校在高考招生中的建议权和选择权,以及专业发挥的空间。以单一的标准(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拒绝多元自主的评价,其结果是学生臣服在考试面前、有求于录取机构,是被挑选者,而非自主展示、自主选择的主体,结果催生了强烈的应试行为,造成高考以下的所有学段狂热追求考试分数,忽视了人的个性、特点和全面发展。

  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多样性的人才,大家都不是人才;以单一标准培养的标准件式的人才,又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这种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受质疑,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远走他国,进而出现了SAT与中国高考争夺优秀生源的格局。这些年,大量考生选择弃考,在高考中不报名、报了名不考试、接到录取通知不上学的人数连年增加。

  高校招生改革长期没有实质启动的另一个原因是目标不明。改革急需实现的关键目标是将高考招生的主体由政府归还给学生、学校和专业组织,政府由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担当好监督公平公正的职责,最终建立自主、专业、公开透明、公正的考试招生体系。

  如果招生方式不改,特别是总分录取模式不改,高考的“劣根性”就永远不能消除。将考试招生的主体由政府还给学生和大中学校,将评价的自主权赋予独立第三方专业组织,应作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首选目标。如果偏离这个中心目标,或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这场改革最终会成为一场无效的折腾。

  (作者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 高校招生问题 招生行政干预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