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本网观点 正文

“普世价值”:资本全球化的意识形态

浙江大学 高永
责任编辑 曾杨希
2015年01月07日 15:43:40

更多

  最近几年,“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影响甚广,颇受关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番。虽然有些人咄咄逼人地要求中国接受“普世价值”,不容他人表示任何质疑,但对于究竟有没有“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在思想理论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应对“普世价值”思潮传播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认真研究“普世价值”背后的深层原因,弄清“普世价值”的本质。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舆论场中,“普世价值”主要是指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从宣扬“普世价值”的一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普世价值”论的几个特点:1、以抽象人性论为“普世价值”存在的立论依据;2、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的具体所指;3、宣扬“普世价值”的真实意图是要我国实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认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本文暂且不去分析“普世价值”所依据的抽象人性论是否正确,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冯虞章、周新城等学者的分析文章,仅就“普世价值”的历史渊源加以梳理,并分析这一思潮得以广泛传播的经济动因,以此探讨“普世价值”论的本质。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在当前意识形态斗争中,我们尤须擦亮眼睛,看清西方推广“普世价值”的真实意图,不能因为我们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关于“民主”、“自由”、“公正”、“平等”的内容,就将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价值观混同起来。划清两种价值观的界限,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国应对“普世价值”思潮,增强我国在核心价值观上的自信、自觉、自强的战略举措。

  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念是怎么来的?从其所主张的几个核心概念:“民主”、“人权”、“自由”等来看,这与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颇有渊源。“普世价值”论者也往往以此为据,证明自己的价值观具有超越时代的“普世性”。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普世价值”形成的历史。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巴黎街头出现了“自由、平等、博爱,或死亡”的标语,这一口号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不自由,毋宁死”的革命精神。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提出“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等观念。但在这份文件中,“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等思想也鲜明地表现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以维护私有财产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1790年,法国大革命中最为激进的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沿用并改编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说法,这一口号在当时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法国第一帝国(1804~1814、1815)时期,“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随着拿破仑的铁骑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使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对推翻欧洲封建统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期间,这个口号被摒弃,直至1848年法国第二共和国(1848~1852)成立之后才重新提出。“自由、平等、博爱”正式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是在第三共和国(1870~1940)时期,而最终被写进法国宪法中,已经是二战之后的1946年和1958年,而且含义做了较为温和的解释,例如对“平等”的具体阐释强调“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负有同样的义务”。至此,这一口号中原来具有的革命精神已经大为衰减,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工具。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的资产阶级还具有历史进步性,其承担的推翻封建统治的历史使命是当时社会各个被统治阶层的共同诉求,因而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可以代表其他阶级的利益,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但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资本主义制度日益表现出它的资产阶级性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凸现出来,这使得资产阶级作为整个社会代表的合法性在实际上已经消失了,但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仍旧需要掌握这种代表权,并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机器来强制保证这种名义上的代表性,同时还要推行维护这种虚假代表权的意识形态。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了对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演变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在全世界推行“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观。通过诱导人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杜勒斯语),改变其价值追求、价值标准,最终改变人们的理想信念和制度选择,这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重要战略。这时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已经丧失了进步意义,沦为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秩序,防止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工具。

  “普世价值”作为一种特意推广的具有实际内容的价值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确切地说是在苏联解体之后,随着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而广为人知。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中,福山认为美国模式是“人类普世价值和最终统治形式”。在美苏争霸的历史时期,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和差异十分明显,美国向全世界推广所谓超越民族、历史的“普世价值”、“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等观念时还面临着社会主义阵营的阻碍。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具备了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在全球推行以美国为样板的民主制度的国际条件。因而“普世价值”思潮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美国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对“普世价值”的解释权,也掌握在美国手中。

  近年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全球推广“普世价值”,并将其作为美国的核心利益来维护。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在国际社会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到处以武力干涉他国内政。“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政府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不能单靠武力来维持,开始重视“软实力”的作用。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迫使其他国家自觉认同美国的霸主地位,减少威胁美国安全的因素。2008年以来,在遭受本次经济危机的重创之后,靠意识形态来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更加迫切。奥巴马上台后,进一步调整了“软实力”战略,主张“通过榜样的力量,而非力量的榜样”来推进“普世价值”。2010年,美国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阐明了对安全利益的界定,即“安全、繁荣、普世价值、合作性的国际秩序”,将“普世价值”作为关系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在《美国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又将“在国内和全世界尊重普世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美国的持久利益”。至此,推广“普世价值”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

  可见,美国推广“普世价值”的实质就是让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对象,让其他国家认同美国,从而接受美国的领导地位,维护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认同和实践“普世价值”,就是要实行美国的社会制度,因为这些制度、观念正是以“普世价值”的名义和面貌在全世界进行推广的。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普世价值”的话语权与解释权。因而,在当今讨论什么是“普世价值”,不可能只是抽象地谈论什么“人性”、“普遍性”,而应当将今天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这种“普世价值”作为分析的对象,才具有现实意义,也才符合“普世价值”的本来意义。

  作为资本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

  为什么美国会成为推广“普世价值”的急先锋,而“普世价值”也能在全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因素。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全球化,生产力总要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因此也包括生产关系的全球化。当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都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资本的全球化。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中,虽然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也可以实现全球流动,但受到的限制较多,只有资本流动的全球化程度最高。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所起的主要作用,正是通过打破各国贸易壁垒和金融管制,实现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所以,资本才是当今全球化的主导因素。

  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资本总是要进行扩张,才能使其剥夺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实现资本积累。在现代,这种对外扩张既采取直接武装干涉其他国家的形式,例如美国直接出兵伊拉克、阿富汗,也采取经济渗透和经济侵略的形式,例如通过促使其他国家接受资本主义体系通行的经济规则,把尚未资本主义化的地区纳入到美国所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来。资本的这种不断扩张的要求推动着美国在全球竭力推广资本主义制度,扩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的发展最终会带来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也会相应地推动作为其基础的经济关系的拓展。在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以美国跨国公司和金融垄断财阀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为了在全球攫取高额利润,除了要求能在全球自由流动之外,还要求建立起有利于这种扩张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向世界各国输出一种符合资本扩张需要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掩盖下,美国可以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凭借其军事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对与其价值观、社会制度不相一致的国家进行打击、封锁,甚至利用反对派推翻该国政权,目的就是在这些国家扶持符合美国利益的政府,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治制度,以有利于美国垄断资本在这些国家中的扩张,或者攫取这些国家的战略资源为美国资本牟利。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以美国为母国的国际资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利润汲取能力。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要输出符合美国跨国资本需要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输出符合其利益的价值观,这就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既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刻意推动,也是因为“普世价值”这种意识形态是资本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这种价值观也正是依托于资本的全球流动而传播的,正像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而确立起来一样。

  由此可见,“普世价值”是为资本全球化服务的意识形态,目的是通过价值观上的渗透,在全球建立起符合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美国继续干涉他国事务提供合法性辩护。“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不过是国际资产阶级,特别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已。有些学者常常呼吁中国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接纳国际主流价值观。所谓国际主流价值观,在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时代,只能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认同、融入国际主流社会,其真实意图不过是要中国认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采取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正因为宣扬“普世价值”是为了维护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真正地去追求、践行这种价值观,所以美国虽然一面在全球推广“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一面又实行双重标准,在处理国际国内事务时,不惜违背其提倡的“普世价值”,一面宣扬“自由”、“人权”、“法治”等观念,一面实施“棱镜计划”,监控其他国家,甚至监控本国国民。

  即使如我国“普世价值”论者所愿,假设中国融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就能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在这个体系中占据一个优势地位吗?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具有中心与边缘的权力结构。美国占据着这个体系的中心地位,在攫取利润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处于边缘地位的国家则在利润分配上受制于中心国家,始终难以摆脱其边缘地位。在二战后步入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中,除了台湾、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的几个小国由于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抗衡的需要而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扶持起来之外,至今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摆脱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边缘的国际地位。我们的近邻印度在摆脱殖民地地位,步入这一体系之后,不仅没能实现国家富强,甚至至今也没有能力去解决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苏联更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戈尔巴乔夫在“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普世价值”的指导下,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毁于一旦。当今的俄罗斯虽然凭借军事实力仍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但难以摆脱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另类”边缘地位,为欧美发达国家所不容。昔日的超级大国沦落至此,哪里还有与世界一起“走向康庄大道”的影子?曾经与戈尔巴乔夫称兄道弟的西方“盟友”们既没有向苏联“伸出援手”,也没有与苏联“休戚与共”。现在,苏联解体20余年过去了,苏联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下场早已成为国际共运史上的惨痛教训,国内还有人鼓吹“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其意图难道不是昭然若揭吗?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在当前意识形态斗争中,我们尤须擦亮眼睛,看清西方推广“普世价值”的真实意图,不能因为我们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关于“民主”、“自由”、“公正”、“平等”的内容,就将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价值观混同起来。划清两种价值观的界限,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国应对“普世价值”思潮,增强我国在核心价值观上的自信、自觉、自强的战略举措。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