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电梯吃人”为何一再上演 ?


责任编辑 金林杰
2015年07月31日 09:37:49

更多

  编者按:7月26日上午,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内发生一起电梯事故,致一名女子死亡。记者获得的监控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带着孩子乘自动电梯上楼,来到最顶层时,电梯踏板忽然出现裂缝,这名女子被卷入裂缝之中。危急时刻,女子及时将孩子托举出,孩子并未受伤。女子被救出后,已无生命迹象。

  又见电梯吃人,仅2015年,我国各地就发生了多起电梯吃人惨剧。6月13日,长沙一小区因电梯故障,一女子一脚踏空,从19楼坠落,当场遇难。3月23日上午,山东青岛市北区营口路32号的7天连锁酒店内,两位乘客在6楼乘坐电梯时发生坠落身亡;3月9日凌晨,上海浦东新区环林东路799弄杉林新月小区电梯将女子头部夹扁,致其当场死亡。而在2014年,电梯“吃人”不断——2月18日傍晚5点左右,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联丰广场,一名3岁小男孩在自动扶梯上玩耍时,衣服被电梯底部卡住,继而致其发生窒息。孩子的父亲赶到后,向周围店家借来剪刀将孩子衣物全部剪开,但孩子还是没能救过来,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事发调查发现,整个出事时间仅有13秒钟。5月14日,湖北宜昌一超市,一部手扶电梯断裂,一位老婆婆坠亡;5月14日,陕西西安红庙坡幸福家园小区,55岁的杜女士进电梯后,因轿厢未到达,从15层坠亡;5月15日,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松园北13号长虹大厦,一医院实习生王某被故障电梯挤死。9月14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C4的一部电梯内,一名男生在乘坐电梯时,被夹卡在轿厢中不幸身亡……悲剧一幕接一幕,为何总是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一关乎所有家庭幸福的电梯梦魇为何总是在各地此起彼伏?

  如果电梯安全的应尽之责都千疮百孔,谈何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建设?电梯吃人的恐怖片,但愿不要再有续集。

  杨兴东:电梯“吃人”需要一场专业反思

  7月26日晚很多人的微信都被这样一段电梯“吃人”视频刷屏,本是开心的周末,霎时变得沉重。关乎责任的讨论与生命的脆弱,一起奔涌而来。情绪宣泄弥漫于相关的舆论场,谁是谁非的讨论充斥其间,面对一个公共场所的电梯悲剧,每一个人都感到忧心忡忡,然而透过悲情背后,审视事件的始末,专业的反思才可能为我们总结教训提供一条正确出路。

  事件是必然的吗?当这名30岁的女子踏上电梯,位于彼端的工作人员其实已经发现了电梯的故障。可惜,这种警觉仅停留于对乘坐电梯者的一种善意提醒而非上升成为一种安全规范操作,比如由一人负责劝阻,另一人及时触动紧急按钮停掉电梯。商场在这种安全操作层面缺乏必要的培训,终致本有几率避免的事故沦为一场悲剧。

  电梯“吃人”不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其背后的责任问题亟待一个答案。除现场工作人员外,商场相关机构为何没有及时发现这一台问题电梯并采取必要措施,需要展开调查还原真相,厘清这之中的责任。毕竟,电梯“吃人”吞掉的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任何推脱其辞,而不积极反省的行为,都是对这个家庭的二次伤害。

  值得一提的还有,当电梯“吃人”事故发生后,一些不专业的反思声充斥互联网空间。网上甚至传言,电梯处于维修状态,该女子不听劝阻强行走上电梯。另有网友质疑女子丈夫没登上电梯。凡此种种,指向灾难个体的荒唐诘问,看似富有质疑精神,其实只是一次对伦理的践踏。事发时电梯入口并无所谓的告示牌,死者最后听到工作人员劝告时已经处于电梯顶端,何来的“不听劝阻强行走上电梯”。至于丈夫未一起登电梯更是黑色幽默,看热闹的不嫌事大非得再拉上一个?另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安监局也已查明:电梯并非在维修中。不专业的反思甚至是谣言,在这起事故中的表现提醒我们,面对公共事件,克制表达的重要性。特别是觉得事实一时难以厘清时,请慢一步发言,等一等真相追上来。

  电梯“吃人”需要一场专业的反思,不需要廉价的情绪宣泄与不专业的反思。对个体而言,事故发生的几率是微小的,但对失败的管理而言,漏洞频频的安全制度却意味着事故发生的风险提升。面对电梯“吃人”,我们唯一可以做也必须做的,是如何减少此类事故中的不专业操作,让安全制度动起来,为更多人的安全兜底,而不是停留于纸上文字荒废了执行。

  郭元鹏:问题电梯让悲剧早已潜伏

  事故发生后,当地救援行动迅速。媒体报道表述:安监、公安、消防、质监等部门迅速行动,制定营救方案。遗憾的是,当女子被救出之后已无生命迹象。如此“迅速救援”为何依然是“阴阳两隔”的伤痛?这说明一个问题,再迅速的救援,也不如事前的防范。试问,如果安监、公安、消防、质监这几家部门能够把重点从“迅速救援”提到“无缝监管”又会如何?

  这起电梯吃人事件是突发事件。但是,每一起突发事件背后,都是存在问题的。就拿这起事件来说,通过视频可以看出,在即将到达顶点的时候,电梯突然张开了血盆大口。这不也意味着这部电梯本身就已经存在问题了吗?

  电梯成了吃人的“老虎”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监管已经不再是打老虎的“武松”。最近这几年,发生的电梯伤人事故多发,有的只是虚惊一场,有的却是噩梦连连。有的只是破了手指,有的却是生命不再。看看电梯事故有多多,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到度娘的怀抱里去看看,早已经是“血泪满怀”。问题出在了哪里?我想有这样几个环节需要重视。

  首先,问题电梯让悲剧早已注定。值得一说的是,很多出了问题的电梯,实际上本来就是问题电梯。去年广东警方查获了一批问题电梯,这些电梯有的是三无产品,有的是假冒伪劣。奇怪的是采购者竟然是正规单位。电梯不是小问题,敢于购买问题电梯,说明唯利是图到了极点。而对于市场环节的电梯,为何能出现这样的问题,监管部门是不是也有责任?安装电梯能否做到“逢按必检”?

  其次,电梯老化让眼泪早已潜伏。前不久,沈阳发生一起电梯事故,就连采访的记者也被困在里面。管理部门的说法是:电梯老化是事故的原因,但是没有修理资金。正是因为老化电梯的监管失去了强硬和标准,才导致了问题的发生。我们是不是该制定一个“强制维修”和“强制更换”的安全期限?

  最后,追责无力让伤痛早已呈现。就拿这起电梯事故来说,最终处理的结果能是什么?无非是赔偿经济损失,会有一个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吗?除非是造成了多人生命的流逝,才会有严厉处罚。一般而言,无非是教育教育,通报通报。软弱无力的追责,是事件多发的罪魁。

  值得追问的还有,很多电梯都有“紧急按钮”系统,问题是有多少市民知道?有多少管理人员知道?这起事故发生的时候,现场的人员只是傻傻的惊呆了,却没有人去按动就放置在电梯扶手边的“紧急按钮”。没有安全无小事的心理,也就有了形同摆设的“紧急按钮”。

  印锦程:给电梯“强制体检”刻不容缓

  又见电梯吃人!关于这次事故:当事家属称,收到7楼工作人员口头提醒时,其嫂子已带孩子走上扶梯;而知情人士称,是因为商场在做电梯检修,检修完后,工作人员只铺了铺板,忘记上连接螺丝……眼下而已,真相仍有待“官方版本”,但蛛丝马迹的嫌疑,仍指向“人祸”的追问。

  起码,两个常识之问亟待答案:第一,一般情况下,手扶电梯两端的踏板位置,下边都留有安装机箱设备的空间,人如果掉下去,除了被跌伤,不会出现大的危险,那么,为什么当事人跌落就直接掉进了铰链里?第二,根据行业要求,手扶电梯踏板都应装有触发装置,一旦打开踏板或者踏板掉落,电梯会迅速停止,根本用不了致命的“9秒”,那么,当事人掉下去为什么电梯还在玩命运行?一句话,这部夺命电梯,到底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还是疏于养护管理?

  不能不提及两组数字:一方面,有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电梯制造质量问题占16%,安装问题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身边的公共电梯,因为省钱或马虎而维保记录丢三落四的情况,并不鲜见。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使得电梯保有量井喷。北京、上海两地的电梯保有量分别突破18万台和19万台,深圳和广州的保有总量也超过10万台,与此同时,从2005年开始,我国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约30人死亡。但凡没有人命事故,几乎没有人把电梯安全放在心上。于是,从苏州到宜昌,从厦门到深圳……并不意外的电梯事故,让隐患电梯成了随时吃人的“定时绞肉机”。

  远处的电梯事故,警醒身边的特种设备安全。眼下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来,将电梯“强制体检”纳入城市政府的民生实事之列。不久前,此起彼伏的楼房垮塌事件,促使住建设部紧急召开全国老楼危楼安全排查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老楼危楼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要求不漏一栋、不漏一户,全部整治到位。那么,电梯领域恐怕也不该无视血的教训,更不能对问题隐患掉以轻心。二来,改变浅尝辄止的追责惯性,对物业单位、养护主体、维修公司、监管部门等严肃问责,加大罚单,不谈一律入刑,但起码可以罚到倾家荡产。不然,何以对得起事发后“人命关天”的喟叹?

  楼房越来越高,商场越来越大,如果电梯安全的应尽之责都千疮百孔,谈何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建设?电梯吃人的恐怖片,但愿不要再有续集。

标签: 电梯|事故|安全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