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见晕恐慌放大公共安全焦虑

中国青年网 刘建国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5年08月23日 09:03:07

更多

  8月21日晚22时50分左右,广州地铁飞翔公园站突现大批旅客奔走,场面恐慌!地铁方表示,有乘客晕倒导致其他乘客产生误会并奔走,同时有乘客解锁车门。事故导致一名怀孕7个多月孕妇被推挤受伤。(8月22日《南方都市报》)

  如此的一幕,不过是旅客们的自我恐慌,并没有危险事件的发生。然而,旅客的“草木皆兵”,却导致了一名孕妇被挤伤,群体性恐慌所带来的“二次伤害”着实不小。应该说,群体性恐慌事件,其源头可能并无大碍,但当众人推搡、拥挤、踩踏,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公共安全隐忧的存在,必然会放大公共安全焦虑,见晕恐慌也不会只是个案。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无疑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做好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工作。唯有如此,公共安全秩序才能得以构建。公众才能更加理性,群体性恐慌才会越来越少。

  现实中,类似的情形多次上演。比如,去年在上海地铁上,一名老外突然晕倒,结果被误传为地铁起火,导致了不明真相旅客的四散逃跑。公共场合中,人流密集、空间狭小,一旦谣言四起,个人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做出清晰判断,群体性恐慌就此产生。在此,“多米诺骨牌”效应非常明显,只要没有做好源头掌控,为谣言滋生提供了土壤,恐慌心态必然层层传导。

  盲目的恐慌和逃离,通常是个人心理的正常反应,并不应该予以苛责。然而,当恐慌心态成为群体性反应,公共场合中的每个人盲目跟风、亦步亦趋,无疑凸显出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焦虑。尤其,近年来,公共场合的突发事件频发,持刀伤人、爆炸等现象的出现,都让公共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危急情况,人们通常选择自保方式,惊慌、逃避自然成为了首选。

  面对群体性恐慌,需要公民个体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公共场合内的事件做出清晰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同时,在突发事件面前,公民个体更应该掌握逃生与自救的技巧,并避免对公共秩序造成破坏。但是,更为关键的则在于,如何减少或杜绝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隐忧,让每个人都能免除安全之虞。

  见晕恐慌的背后,需要公民个体理性心态的支配,但前提必须是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得以构建,消除安全焦虑心态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方面来看,在政府责任范围内,应该侧重做好管理。救助、安全防范等,使所有的潜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防控。同时,公民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还需要政府强化职责,在应对思路、方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培训教育和互动沟通。

  公共安全隐忧的存在,必然会放大公共安全焦虑,见晕恐慌也不会只是个案。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无疑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做好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工作。唯有如此,公共安全秩序才能得以构建。公众才能更加理性,群体性恐慌才会越来越少。

标签: 地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