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经济尚未触底,“三去”咬牙前行

北京青年报 鲁宁
责任编辑 陈健
2016年01月20日 14:39:24

更多

  打开数据包浏览,去年因外贸同比降幅高达7%,致使多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变成了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由于外贸总量占GDP的三成半还多,其下掉7个百分点,相当于GDP总量下掉了约2个多百分点。简言之,假如去年外贸总量能与前年持平,去年GDP实际增幅就有望达到9%左右。这怨不得国际市场“不帮忙”,只能怪国内外贸的供需结构与变化后的国际市场欠匹配。

  城乡居民消费增幅为10.6%,为稳增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正能量,其贡献度略低于投资增长所提供的正能量。不过,因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只比GDP增幅略高出0.5个百分点,去年10.6%的消费增幅可以说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如果今年大多数实体企业和服务企业经营状况未能好于去年,粮价跌势也未能得到遏制,势将进一步拖累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消费增幅继续挖潜也就失去了可操作性。

  今年的结构调整由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以供给侧为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主要发力环节。

  去年投资的实际增幅虽比前年下掉了近3个百分点,但仍有12个百分点之同比增幅,而投资总额则比消费总额整个高出了25万亿元。所见,投资是去年GDP增幅的最大贡献者。不过,投资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多年未曾有过之隐忧:其一,多年领跑的民间投资增幅,去年重新被国有投资增幅所取代;其二,社会资本(含国资、外资、民资)全年投资增幅只有9.5%,而多年来只当配角、只起撬杠作用的财政资金投资却创下了15.6%的罕见“超增幅”。两大新出现的隐忧背后,已反映出两大问题:第一,民间投资意愿明显欠足,而行业态势、市场形势、价格走势的“三不确定”,无疑对民间投资意愿形成了实质性打压。第二,财政资金被迫再一次充当“稳投资”继而稳增长的第一主力。由于去年税收增幅只有6.6%,今年税收增幅依然会“趋紧”,倘若今年的民间投资仍然拉不起来,财政性投资很难继续充当廖化之角色。

  去年三大产业结构性尤其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进一步上升,被视作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一大亮点。由于占比又上升了2.4个百分点,且三产占比已高出二产占比整整10个百分点,亮点说的确可以成立。此外,去年二产增幅只有6%,三产增幅有8.3%,高出GDP增幅1.4个百分点,似乎也可印证亮点的确较“靓”。不过,去年三产增幅之“靓”,主要“靓”在金融过于燥热“焐”出来的GDP。事实是,去年“央妈”所释放的流动性,大部分并未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了资本市场,甚至企业自有节余也大量流入了资本市场,以至于流动性在资本市场内部叠床架屋,杠杆率越来越高,最终引爆延续数月、其负面影响至今犹存的系统性“股灾”。

  今年的结构调整由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以供给侧为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主要发力环节。去杠杆从去年下半年起已被迫梯次进行,去产能和去库存,尤其是去产能,那可是“刀刀见血”的事。习总书记日前在中央党校讲话,将今年比喻为换挡节点、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之年份,这就意味着今年的“三去”力度只会加大而不会手软。在高新产业尚难堪大用的情势下,“三去”意味着减掉更多的GDP,也正因为如此,去年四季度的GDP增幅非但没有触底反弹,反倒比三季度又下掉0.1个百分点,而社科院去年末出炉的经济研究报告也把今年GDP的增幅下调至6.7%……

  经济尚未触底,“三去”却必须咬牙前行。如是态势下,若问中国经济拐点将在哪年哪月重新呈现?笔者的看法是,结构调整完成日,增长拐点呈现时。

标签: 经济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