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猪粪卖出猪肉价 这背后发生了三种变化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逯海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28日 07:22:07
“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这正是浙江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衢江的治水故事已经足够让人惊艳,到今年年底,浙江又会给世界一个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臭不可闻的猪粪人们避之不及,竟然还能卖出猪肉的价格?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衢州市衢江区的真事。昨天,人民日报也刊登了这条新闻为他们点赞。
一钱不值的猪粪为什么能身价倍增?与此同时,当地许多河沟水质如何由劣V类水恢复到Ⅱ类?一度让当地干部群众“闻之色变”的养猪业如何洗掉污秽和臭气?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笔者认为,这其中至少发生了三种变化。
首先是物理变化。
环境容量是标尺,治理养猪带来的污染,首先要从减少养殖场数量开始。衢江区地处钱塘江上游,人口仅有40多万,生猪养殖规模却一度高达280万头。280多万头生猪对环境的压力,小小的衢江区无法承受,养殖产生的死猪、猪粪、臭气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当地政府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下决心大幅度削减生猪养殖场,从数量上减少污染的排放。经过努力,衢江区的生猪养殖场(户)从3.8万家削减至100家,并将剩余养殖场全部改造成治污设施完善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正是这种物理变化,让排放的源头处于可控范围,大大减轻了环境对污染的承载压力。
其次是化学变化。
生猪养殖业必然会产生污染,虽然经过一番物理变化后污染源有所控制,但是现存的养殖场仍然会产生污染。对这部分污染,当地政府采用“化学反应”来应对。比如用纳米膜将猪粪发酵产生的沼液进行过滤,经过浓缩并做成“营养素”,统一配送给当地农业园区的各个家庭农场、无土栽培工厂;干猪粪则发酵做成有机肥,卖给果蔬种植户;而过滤液变成了化学需氧量小于50的中水,用于猪圈清洗或种树种地。一番化学反应后,臭不可闻的猪粪终于改头换面,成了人见人爱的资源。
最后是心理变化。
治理养猪场污染,光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就是人的心理变化。衢江区在整治生猪养殖场的过程中,不是一味板起脸来下死命令,而是帮养殖户出谋划策、打开心结、寻找出路。在整治的过程中有“硬”有“软”,让养殖户心甘情愿地将养殖场纳入正轨。比如当地政府一方面完善有奖举报制度,让养殖户再也不敢随便扔死猪;一方面有偿回收死猪,让养猪户主动将死猪交来焚化,最后变为有机肥,难怪养殖户在缴纳生猪保险获得赔付后,连声说划算。无害化处理也要遵循社会和市场规律,衢江区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做法,让养殖户心服口服,这是创新,对其他地方而言颇具借鉴意义。
“治水先治污,治污必治猪”。衢江区在整治生猪养殖场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发生了这三种变化,才最终让臭不可闻人见人厌的猪粪,成了价格比肩猪肉的新资源,曾经的环境负债也摇身一变成了盈利增长点。经过了从2013年至今的六轮整治,衢江区终于唤回了绿水青山,许多河沟水质也由劣V类恢复到Ⅱ类。
其实,衢江区正在发生的神奇一幕正是浙江全省剿灭劣V类水的一个缩影。3月22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剿灭劣Ⅴ类水誓师大会,吹响剿灭劣Ⅴ类水决战决胜的冲锋号。3月27日下午,全省剿灭劣V类水督导员出征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誓师、出征……这些战时才用的词汇,更说明了浙江要打赢剿灭劣V类水这场战役的决心。“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这正是浙江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衢江的治水故事已经足够让人惊艳,到今年年底,浙江又会给世界一个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猪粪;养殖户;生猪养殖场;物理变化;污染;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