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礼堂司仪树新风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杨朝清编辑:詹娇媚 2025-05-07 12:01:01

  据媒体报道,慈溪市附海镇为推动喜事简办、遏制铺张浪费,整合全镇文化礼堂资源,召集爱心志愿者组成了“礼堂司仪”。他们提供“文明菜单”,确保饮食健康实惠;共享“气拱门”,增添婚礼氛围感;安排趣味“小节目”,活跃现场气氛,将婚礼“性价比”贯彻到底。

  婚宴、婚礼具有很强的仪式性和象征意义。不论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炫耀性消费,还是“跟着大家走”的从众心理,抑或是“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会被看不起”的观念,在“脸面观”建构的“文化枷锁”裹挟下,不少人身不由己地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身陷内卷的泥沼难以自拔。

  喜事大操大办、攀比铺张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导致人情往来的异化,最终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礼堂司仪”通过健全社会支持力量,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更为关键的是,“礼堂司仪”用简约文明的姿态赋予婚礼幸福的新模样,无形中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盈,有些人热衷大操大办,将婚礼、婚宴作为一个展示和炫耀的舞台。请亲戚朋友帮忙也好,承包给婚庆公司也罢,为了将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和风光,不少人不仅要进行大量的物质投入,还要进行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本的总动员。劳心劳力、费钱费事的大操大办,除了满足虚荣心和优越感之外,并没有多少实质价值。

  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做派。“礼堂司仪”让喜事回归初衷和本位。有了“礼堂司仪”的张罗和操办,婚礼、婚宴不落俗套、别开生面。这样既省钱又省心省力还不丢“脸面”的做法,自然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同与喜爱。

  要让文明简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要让“喜事简办”落到实处,关键要重塑和更新百姓的“意义之网”——杜绝、遏制铺张浪费并非是因为“差钱”,而是根源于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万事开头难,通过示范和推广,“礼堂司仪”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用脚投票”,让新的婚庆文化春风化雨、蔚然成风。

  从婚宴的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礼堂司仪”全程包办,志愿者们用具体而微的行动来推动移风易俗。不拼排场不跟风,简约婚礼同样幸福感满满。不被传统婚礼的繁琐程序和攀比心理所捆绑,将精力和金钱用在婚后的生活规划上,“礼堂司仪”迎合和满足了年轻人群体对简约婚礼的需求。

  如何操办婚礼等喜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以“礼堂司仪”为纽带来推动乡风文明,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标签:礼堂司仪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