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菌不可踩到红线
“大理的野生菌,马上要被游客采绝了。”7月1日晚,一篇讲述大批量游客每日进入云南大理苍山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帖文引发热议。2日下午,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回应澎湃新闻称,每个卡点都有人员在值守,游客违规进入苍山核心区、缓冲区将会被罚款,保护区管理局会加强巡查巡护。
从报道来看,苍山采菌活动自2024年兴起时,尚属游客自发探索的小众体验。今年以来,当地不少“野生向导”在社交平台大肆揽客,每人198元的“采菌套餐”配上精心剪辑的收获视频,迅速被包装为大理旅游必打卡项目。这样一来,野生菌不再是大自然的馈赠,变成了明码标价的旅游商品,所谓的“生态体验”也完全变了味。
掠夺式采摘的危害,可不只是蘑菇变少这么简单。有些游客为了摘满一筐,直接连根拔起扔得到处都是。更狠的是有人拿铁耙子翻腐殖层,地下的菌丝全被翻出来晒死。而破坏菌丝直接影响森林健康。现在主路边的蘑菇快摘完了,一些商业领队为了让游客有收获,就往缓冲区、核心区钻,这不是把生态脆弱地带推向险境吗?
事实上,苍山生态系统的警报早已拉响。保护区管理局虽在缓冲区设卡拦截违规者,但人类居住区与保护区交错的地理特性,使监管防不胜防。采蘑菇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是得知道怎么采。在苍山西坡,部分团队已探索出可持续模式,比如“徒步之家”向导严格选择安全路线,控制团队规模,采摘时传授科学方法,还会收集毒菌制作标本开展科普。这种模式将“获取”转化为“认知”,使游客在体验中建立生态敬畏。遗憾的是,在平台198元一位的推波助澜下,此类负责任的做法反而成了少数派。
想刹住这股采菌风,短期内就得下硬招:管理局得升级智慧苍山系统,通过监测平台找到采摘最疯狂的地方,联合森林公安精准打击。还得狠狠处罚那些带游客进保护区的商业领队,斩断灰色产业链。长远来看,更得让大家明白生态的价值,推广拍照代替采摘的玩法。毕竟,留下完整的自然宝库,比带走一筐蘑菇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