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简约办赛映照城市更新新理念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丁慎毅编辑:何晓东 2025-11-10 15:45:46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式开幕。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林匹克运动中心修缮一新,这座场馆在举行2001年九运会开幕式后时隔24年,再次成为全运会开幕式的场地。据人民日报报道,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要求下,十五运会超过九成比赛场馆由现有场馆改造而来,并在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

这事看似简单,背后藏着的,是我们对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的新思考。过去办大赛,总想着建“地标”。有城市花数十亿元建的体育场,一年到头用不了几次,维护费还要花不少。老百姓看着可惜,却沾不上多少光。

十五运会偏不这么干。广东奥体中心修修补补,就满足了开幕式需求;佛山顺德的场馆装了NBA同款屏幕,赛后能办演唱会、电竞比赛;就连百年历史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也添了体育博物馆,成了街坊们了解体育历史的好去处。

这些改造没搞“大拆大建”,却像给城市缝了件合身的新衣服。广州拆了天河体育中心的围栏,腾出两处口袋公园,逛街累了的人能坐下来歇脚;惠州把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了,周末带孩子打球不用再跑老远;珠海搞无障碍改造,坐轮椅的市民也能顺畅进出场馆。

有人担心,不新建场馆会不会影响比赛?实际体验却反过来了。AR导航帮观众快速找座位,AI安防让赛事更安全,就连跨境自行车赛,运动员6次过港珠澳大桥口岸都不用停车,靠人脸识别就“无感通关”。这些技术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真真切切提升了大家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这场全运会没给城市留下“包袱”。这些改造后的场馆,有望变成服务市民的“宝贝”。有市民说:“以前觉得全运会是运动员的事,现在才发现,它也能让我们的日子更方便。”

这事放到全国看,意义更不一般。“十五五”规划说要“存量提质增效”,国务院也鼓励搞“新场景应用”,十五运会正好踩准了这个节奏。它显示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将更多依靠把现有的资源用好用活,办赛事也将更加注重让老百姓得“里子”。

全运会终将落幕,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比任何华丽的建筑都更有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城市发展,不是看盖了多高的楼,而是看老百姓的绽开笑容的脸面多不多;真正成功的赛事,不是看有多轰动,而是看它能不能给城市留下长久的好处。这场“不新建”的全运会,映照出城市治理的智慧,也照出了民生为本的温度。


标签: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