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潮评 | 从“游神”看民俗文化出圈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凤天艳编辑:沈韩宇 2024-02-28 11:30:10

  龙年春节期间,神州大地歌舞欢腾、喜庆祥和,各地年俗百花齐放,福建福州长乐区举行的“游神”活动更是爆火出圈。

  对于游神民俗活动,多数年轻人认为,我们不迷信,游神祈福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全民皆可参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将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明的身上。比如,妈祖文化蕴含的是海洋精神,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蕴含的是关爱妇孺的品德,而关老爷则是忠义的象征。

  游神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祈福,也是一座“行走的民俗博物馆”。游神活动中蕴含着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非遗元素。此外,还有打鼓板、舞狮、舞龙等表演,这些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搭配充分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游神”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汇点上得以传承并不断创新,通过新颖的非遗体验,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精彩的年味,更是带火了当地文旅,实现民俗传承和文旅发展双向奔赴。

  然而,随着“游神”热度的不断提升,在巨大流量的裹挟下,蹭热度、网曝、碰瓷等事件屡屡发生。不同地方有不同习俗,这些习俗大都葆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当地千百年来的情感旨归,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绝不能亵渎,无底线“消费”传统习俗来谋取个人利益,必然引发众怒。

  如今,“游神”活动超出了本身作为文化民俗活动存在,突显了一定的娱乐性,但“游神”的本质没有变,其所寄托的愿望和意蕴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和发展民间风俗遗产的同时,保持理智客观,避免盲目跟随,要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凤天艳/文)

标签: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