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潮评 | 《黑神话:悟空》折射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命题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姚昱帆、章子铭编辑:沈韩宇 2024-08-30 16:39:09

  《黑神话:悟空》,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蓝本,自上线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被网友亲切地誉为“国产游戏之光”。一方面,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游戏一直饱受诟病的魔咒,颠覆了外界对国产游戏的传统印象。另一方面,“悟空”重走西游路的迅速“破圈”,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玩家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虽说是老故事、旧角色,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级英雄出现在现代游戏大作里,它的成功并非只是简单地复刻与还原。

  《黑神话:悟空》表面火的是游戏,但真正内核是传统文化的复兴,更是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当《清明上河图》在云端重现世间,3D打印技术在景区和博物馆崭露头角,线上虚拟文化消费和体验不断增长,文化与科技通过虚拟现实深度融合的趋势愈发显著。然而,属于两个维度的文化与科技之间的融合是一项实践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工程。

  一方面,文化发展与传承需要科技支撑,科技发展也离不开文化滋养。从甲骨、造纸术、印刷术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一次技术革新都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巨大影响。《黑神话:悟空》《流浪地球》等作品,正是巧妙地将中国文化与现代游戏、电影等结合共同赋能,才让更多人通过轻松的娱乐方式畅游于厚重的历史、回味文化的韵味。

  另一方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能简单地看做“加法运算”。它们之间的融合应该是多维度、跨场域、深层次的,是相互支撑、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是能发挥“1+1>2”效果的。比如,文化艺术可以使科技更加人文化,有人文情怀的科技创新更有亲和力和生命力,更能创造第一生产力推动发展的“蝴蝶效应”。

  第一,内外兼修。文化与科技结合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从内部而言,优质文化内容依旧是“根”。“内容为王”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比如,《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爆款作品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实现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外部而言,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历史场景、艺术作品、人文景观,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传统文化。

  第二,由点及面。数字文化产业正是文化与科技在交融碰撞中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也成为了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从一个“悟空”到千千万万个“悟空”的征程中,关键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如依靠场景驱动使时空“场”和交互“景”相得益彰,借助技术驱动提升数字化产业发展质量并形成具有区域带动和辐射能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通过市场驱动推动文化产品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和数字化创新发展。

  第三,标本兼治。目前,国内文化与科技创新很大程度是基于国外引进的核心技术,“关键共性与核心技术”是振兴文化产业的重点。首先,优化基础设施是核心技术攻关的前提。要加大对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和硬件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数字内容生产工具、数字文化发展服务平台、超高清视频摄录等核心技术群研发创新和攻关。其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是技术创新的动力。要创建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孵化平台,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倾力开发具有辨识度的产品和服务IP,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加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健全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建设文化服务技术标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产权权属模糊地带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文化与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黑神话:悟空》的火爆映射着未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引发的更是全社会对融合生产力的新思考。希望更多的来自中国的“悟空”续写“文化+科技”融合新典范。(姚昱帆、章子铭/文)

标签: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