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107篇医学论文被撤 靠“国际丑闻”治造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04月23日 07:32:50

更多

对这起造假造出了“规模”的丑闻,叹一声“丢人”远不够。这种病衍生的土壤包括职称评审导向因素、学术道德低下因素、学术共同体的环境因素等,而其治疗,不能止于学术层面的检讨,更需要指向某些与行政权力相关的东西。因为并非完全学术化的医院、高校等单位的学术能力评核机制,或是问题中的问题。

  原标题:107篇医学论文被撤 靠“国际丑闻”治造假?

  对这起造假造出了“规模”的丑闻,叹一声“丢人”远不够。

  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日前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有125家之多,这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同行评议,是国际上保障论文质量和评估科研水准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编辑与职称评审中都有使用,并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国内也在被越来越多的期刊与机构使用。这次这么多人用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提供假冒的电邮地址,进行利于自身论文发表的行为,也是种学术造假。造假造出了“规模”,堪称丑陋。

  而在对此丑闻感慨“丢人”之外,对这起个案解剖不可或缺。

  首先,得看到,这些论文涉及的医生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发表或毁灭(publish or perish),是全世界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所面临的难题,不发表就离开是很多高校的通行规则。但这是否应适用于医院,其实值得考虑——据说论文已经成为医生、护士等职称评审时的必需通行证。这次涉事人员的机构大多是各种类型的医院,有的还是县级市医院,可见需求之迫切。可医院很多都是临床实践,虽然发表论文能体现水平,但是否必须“唯论文”有待商榷。

  其次,是学术造假者的收益大于风险的现实。就像这次被撤回的2012年至2015年的107篇论文,肯定有不少人因此评上了职称甚至提升了职务,但这次丑闻公开后,有多少人因此被拿下职称或拿掉职务,有多少项目资金或课题经费会被收回,或许可以预见。估计大部分机构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甚至高高举起的动作都不会有。现实中,只要在职称评审或职务晋升的关键时刻没有暴露丑闻,再无大碍是大概率事件。

  再就是,类似的学术丑闻大家已经见怪不怪,有这么多人敢这么做,可见类似做法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涉及论文发表、造假的产业链条有10亿元甚至更多,而这百余篇论文被撤,则让我们学术共同体再添耻辱纪录。

  医学论文研究的问题跟“医”有关,可被撤风波却无异于一次打脸:该“医”的或许是那些造假者,因为同行评议造假也是该治的“病”。这种病衍生的土壤包括职称评审导向因素、学术道德低下因素、学术共同体的环境因素等,而其治疗,不能止于学术层面的检讨,更需要指向某些与行政权力相关的东西。因为并非完全学术化的医院、高校等单位的学术能力评核机制,或是问题中的问题。

标签: 资料;造假;论文;职称;丑闻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4/W02017042326956711229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