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分上“211”?对教育公平的信心伤不得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婀娜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04月27日 20:07:50
想要打消公众的担忧和顾虑,重中之重是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监管和信息公开,让严谨公开的制度成为将造假者挡在门外的天然屏障。
原标题:对教育公平的信心伤不得
“对不起,没能早点告诉你,其实200分就能上‘211’大学。”这是某教育机构的营销广告。这几天,有关大陆学生摇身一变,以“华侨生”身份绕过高考,进入名校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为此,25日,教育部紧急回应:将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等部门,持续加大资格审查力度,对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同时,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切实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花费几十万元获得华侨身份,在国外待两年,便可以避开有关资格的审查限制“出口转内销”,通过华侨生联考进入名校,既没违反法律、又符合一切政策要求。尽管每年报名参加全国联招考试的华侨考生人数并不算多,但进名校竟然有如此“捷径”,还是引发了公众对于教育公平和高考秩序的担忧。
人们担忧于假华侨生的出现违背了华侨生联考制度设立的初衷,破坏了联考的考试生态。华侨生联考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满足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回祖国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内地读大学的机会。由于部分华侨生的中文基础较差,所学课程也与大陆有所不同,所以联考的科目和内容相对简单。但如果有假华侨生钻了制度的空子,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挤出效应”,减少真华侨生进入大陆读书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社会普遍担心,如果华侨生联考制度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那其他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否也同样会被人钻空子、挖墙脚?当下,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等举措陆续展开,尤其今年是“新高考”试行的第一年,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被列为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些新的改革举措,又能否保证足够的科学、公正、公平,并配套严谨的制度设计?
想要打消公众的担忧和顾虑,重中之重是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监管和信息公开,让严谨公开的制度成为将造假者挡在门外的天然屏障。
再以华侨生联考一事为例,其实,这项政策被钻空子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10多年前,个别地方就出现了“华侨生”突然激增的不正常现象。为此,多部门联手通过调整国外居住年限要求,严格限定报名条件,严格审核考生报名资格,有效地遏制了资格造假的现象。因此,打击作假,并非不可为,而是要看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心与智慧。
当然,华侨生联考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招生政策,30多年过去了,政策是否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也是考验相关主管部门智慧与担当、攸关教育公平的大事。毕竟,公众对教育公平的信心伤不得。
标签: 华侨;资料;名校;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