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还记得清明节时故乡那番隆重的辞仙仪式吗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晓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4月02日 08:06:32

更多

一年一度的清明,亲人别离的痛已随流水逝向远方,然而思念在心里,日久弥深。

  常常觉得我水汪里的故乡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里有许多与外界的不一样,就像过年吃饺子这个几乎全中国一样的习俗,而我的故乡人就不,过年不吃饺子,吃驴打滚。为什么呢?不知道。还有许多大相径庭的举止。我在读了一些书,看了一些外面的世界后,总结出形成故乡独一无二的原因:大概困在水汪里,四面是水,交流受阻,许多古风古俗就保留下来了吧。

  处处粼粼漾漾的水给了故乡人流动的心思,敏感多情。一年一度的清明,亲人别离的痛已随流水逝向远方,然而思念在心里,日久弥深。两个世界,生者与死者,虽是这般亲近,到了清明,还是要隆重一番。隆重的代表仪式应该是辞仙。

  辞仙讲究呢。豆腐双面油煎,焦黄,是给祖宗吃的,与我们平时豆腐吃法当然不一样,平添几分恭敬。百页要在锅里炸成伞状,顶着一只鸭蛋,鸭蛋上毛笔画有眉毛、胡子、鼻子、眼睛,整个一着长袍的老寿星,这个往桌上一摆,屋里的气氛随即就不一样了,肃穆沉静。还有坨粉,实际是山芋粉,干时白色粉状,下热水一搅拌,熟了,就变成褐色果冻状,母亲会在上面插筷子。条柜上有先人的牌位,老老太爷,老老老太,太爷、老太,还有爷爷。爷爷我们记得,其他的先人未曾谋面。插爷爷的那双筷子时,奶奶眼睛就红了,她对着烧纸钱的灰盆喃喃诉说:家里的房子翻建了院墙也箍了,惦记的大孙子成家了……我们的一切,奶奶都对爷爷说了,她借助清明这个节日,实现了阴阳两个世界的对话,纸钱的灰烬四处漫飞,积蓄一年的思念终于可以一诉衷肠。末了,奶奶会叮嘱爷爷,记得拿钱去花。桌上插着筷子的坨粉抖抖忽忽,似乎爷爷和众先人真来过了。幼年的我们曾被这样的情景惊得一愣一愣的,就是成年后,内心的肃穆一点不减。

  我读了一点书后,觉得自己很唯物,有些不太看得惯这些活动。许多年,我不曾回家辞过仙,也不曾给先人的坟头添过新土。去年清明节前,我无端地被一个梦惊醒,梦里,爷爷放鹅,奶奶喂猪,看见我,都高兴坏了,一边忙给我做吃的,一边埋怨我多久不来看他们了。我是个少梦的人,更少梦到亲人,在清明节前梦到去世的先人,在我还是第一次。其实,我也想他们了。破天荒,我在清明节回故乡辞仙上坟。除去祖坟四周的杂草,先人的墓碑一一呈现,添一捧土,插几枝柳,爷爷奶奶一定知道我想他们。

  一位朋友在网上做个测试,他问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大部分人答不知道。其实曾祖父离我们不远,也只四代,我们就模糊了。那一次,我也是带着探究去的,在简易的墓地,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终于知道我的曾祖父叫王元昌,英年早逝,留一片芦苇滩田给孤儿寡母,无旱地,割几个柴草换些米,打些油,就这样延续了我的家族。时光匆匆,阴阳相隔,清明上坟,我们和我们的先人相聚。“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年岁渐增,清明在心里位置越来越重要。

  (原标题《肃穆的辞仙》 原作者 王晓 编辑 吴晔)

标签: 清明;祭奠;上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4022836014667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