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门罗很热,中国翻译界很尴尬

北京青年报 姜伯静
责任编辑 柳博姗
2013年10月14日 07:59:41

更多

  爱丽丝·门罗,这个名字对国内读者来说无疑是陌生的。这个“短篇女王”获得诺奖前,其作品仅有《逃离》一部在国内公开出版。不过现在,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她的作品在全球各地的图书市场火热升温,国内多家出版社也对门罗作品的中文版权展开激烈争夺。

  互联网让世界变小了,可我们的文学视野竟然更小了。倘若不是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能知道爱丽丝·门罗是谁?而得了诺奖之后,门罗在中国的命运已经今非昔比。据媒体报道,“现在市面上唯一的(门罗)中文译本《逃离》已经在各大网店卖断货。据出版社透露,库存中剩下的一些货也迅速卖光”。门罗作品的热销,让我们又一次习惯性地面对诺奖得主“后知后觉”,更反衬出若干年来中国翻译界的尴尬。

  尴尬之一:翻译界无“大家”。不知道门罗,自然是无人推介或者介绍的很少,这是译者的视野问题,他们没有注意到门罗。目前的中国翻译界,有翻译者,却少有翻译大家。原因在于,现有的译者基本上只是纯粹的译者,其本人并不是出类拔萃的文学作家。他们往往在商业目的下“接活”,商家给什么翻译什么,基本谈不上个人喜好以及“眼界”二字,所以视野要窄得多。相比较而言,中国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一段时间内,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都对推介国外作品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集作家、导师、启蒙者、译者于一身,翻译范围、角度、效果自然不同凡响。林语堂等人,甚至可以进行娴熟的英语写作;后来的钱钟书、杨绛、傅雷等人更是学贯中西。今天,有这样的翻译大家吗?所谓作家倒是不少,懂洋文的就凤毛麟角了。

 [1] [2] 下一页

标签: 艾莉丝门罗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村上春树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