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从两会“你”“我”看社会共识

成都商报 曾茜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3月10日 17:29:08

更多

  8日,环保部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被七问“雾霾”,中央电视台记者针对“老百姓对环境感受普遍不放心”,开口第一个句便是:我想问一下吴部长,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应该是今天“两会”最流行的发问方式,来自天南海北的记者们不约而同地用同一种方式发问———“请问你……”,“你家里用空气净化器吗”,“你本人会吃转基因食品吗”,“你抽烟吗”……于是,身负国家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责的代表们在对国计民生宏大问题作答前,都不得不先面对一次个体“解剖”:“我……”

  当然,关于“我……”的回复,部长们的表现各有千秋———有人大方坦陈,有人小心避让。问“你”答“我”之间,无疑正完成着一次次国家管理层和普通大众之间就国内国际重大关切的微观对话。

  长期与普通民众浸润交集在一起的记者,最能对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感同身受。所以,其发问方式的不谋而合,足以窥见社会多数对“管理少数”存在的某些疑虑和普遍期待。雾霾、转基因、烟草、医疗安全……对这些业已影响多数人的现状的改变,社会多数公众早已达成一致,但这样的一致显然不够。向高层管理者发问,代表着人们对管理者与普通公众之间达成共识的期待。而只有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才有可能推动相关问题得到真心诚意且真实有效的解决。

  当然,有此“咄咄逼人”,也不难看出部分民众对这种共识是否存在颇感焦虑,这其中不排除有人们因治理心态的急切与治理过程缓慢之间的时间差所致之偏见,但更多的却源自这样的事实:中央政策在个别地方的执行中出现偏差,让人们对政令畅通心生担忧;社会普遍流传着“特供食品”“特殊医疗”等虚实难辨的说法,让人们不确定那些受惠者是否“生活在他处”。毕竟,如果“你”和“我”并非在同一水平线上受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的威胁和侵袭,那么公众自然不会相信,无法感同身受的“你”能产生和多数人一样迫切的治理动力。

  人们想从部长们口中听到关于“我”的答案,不仅仅只是简单八卦他们的隐私,而是希望了解这个一直不太透明的“我”,以看清“我”和“我们”的距离。

  客观地说,部长们关于“我”的回答千差万别,的确不足以完全代表他们的职业态度,就像回答“我不戴口罩”并不意味着“我认为目前的空气质量是安全的”,甚至不予回答也不代表“我”真的不能对公众担忧感同身受。但公众细微到“个体”的追问就像是一种行为艺术,逼着这些身系重要职责的“我”反复感受民间疾苦,提醒他们在运用自己手中权力之时,千万要以亿万民生为重。

  这应该就是问“你”答“我”的深意。特别是放在“两会”这一全国人民通过代表委员最近距离地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大节点,能否听懂记者所问,能否感受民意呼唤,能否建立治理共识,才是“我们”想要“我”给出的答案,也是“两会”每年一度聚集民意并聚合民心,以集中全民族之智慧和力量,为国家未来谋定而动的最好契机。

标签: 雾霾治理 代表委员履职 食品安全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