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城市道路交通亟需补短板

浙江日报 余列平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2月01日 08:29:35

更多

  这些年,杭州人民每每想起城市交通,心中总会隐隐作痛。所以说起“补短板”,整治道路交通的呼声,自然颇高。

  这不,钱塘江边的一条小路——五云东路,这两天出了名。只因它遍地是坑,却找不到任何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愿意对它负责,给它修补。西湖区市政、西湖区城管局、之江管委会、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都觉得这事儿不归自己管,最后还是杭州市城管委揽下了这活儿,并允诺会给它找一个称职的“爸”。

  一个城市形象的提升,不单单只靠道路基建等硬件的光鲜亮丽,更需要有政府管理、公民素养等软件的升级。

  这本是一件小事,却闹出这么大动静。诧异背后,发人深省。当下,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G20峰会,杭州市上下也是铆足了劲,各类道路整治工程干得热火朝天。从长远来看,这自然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坑坑洼洼与拥堵不堪,这样的景象,难免会让人心生别扭。这是实情,不必讳言。

  关键在于,政府部门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大家对工作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要知道,一个城市形象的提升,不单单只靠道路基建等硬件的光鲜亮丽,更需要有政府管理、公民素养等软件的升级。

  文首那个例子,暴露的正是部分职能部门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意识的匮乏。面对老百姓的请求,一句“这事儿不归我们管”,就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不做更多的解释与引导,你是省事了,但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帮助,反而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很难想象,G20峰会的时候,要是还秉承这样的作风,会怎么样?

  确实有个别基层职能部门,只管干什么,不管为什么。老百姓反映点意见,随便一句“领导让我们干的”,或是干脆不回应、不搭理,就把第一时间和老百姓进行良性沟通的渠道给堵死了。这样不好,真的。

  城市管理者,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需要充分顾及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就拿杭州的道路整治和相应的交通配套措施来说,从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体育场路上高架禁止从文晖路下,到今年接连出现的新增“禁左”路段、取消部分斑马线,每一次道路管理措施变动的背后,都有其相应的缘由。但这里面的论证是否充分?来龙去脉是否都已解释清楚?政策是否已被市民所理解并接受?这些,同样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关心的问题。

  路权分配,关涉各方利益。有些政策,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整体利益,但也不得不牺牲部分人群的利益。所以,在道路资源的重新分配过程中,势必会引发一部分人的不习惯与不适应。在政策的执行上,可以坚决;但在沟通的态度上,则需要拿出耐心与诚意,积极主动地做好解释工作,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嫌隙。只有这样,才能为政策的推行凝聚更多的民心,减少舆论上的阻力。

  毕竟,我们所乐见的,是彼此之间的将心比心、相互理解,而不是让双方在误解与无效沟通中,艰难地推进城市建设。

  在这对关系中,政府部门的努力是很重要,但别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道路素养,也都代表着城市的脸面。有多少人,一面习惯性地对政府严加苛求,一面却对自己的公共行为随心所欲,毫无规则意识。

  城市交通的拥堵,有多少是因为司机们相互“卡位”、“怄气”?有多少是因为非机动车辆肆意穿梭在机动车道上?有多少是因为行人无视红绿灯乱闯马路?去年高速公路上抢占硬路肩,导致伤员因来不及抢救而死亡的新闻还历历在目,对于交通法规,难道不该心生敬畏吗?

  所以说,搭建优质的道路交通,政府的整治是基础,但每一辆行驶在路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每一个行人,才是核心。

  把堵的路打通,是城市的外在美;把堵的心打通,才是城市的内在美。

标签: 交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