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围城 浙江“最后一公里”漂亮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程永高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04月14日 20:21:57
从自己做起,当垃圾处理的第一责任人,管好垃圾处理的前端由头,仍是关键。如何让民众自觉主动,政府有关部门引导鼓励如何落到实处,许多未完的文章考验着社会各方的智慧。
缓解“垃圾围城”,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浙江今年再接再厉。作为省政府实事工程,浙江今年已开工建设16个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将新增日处理能力1100吨以上。而目前,浙江已建成末端处置设施110座,总处置能力达5.9万吨每天。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加速,“垃圾围城”是目前中国许多大中城市无法回避的城市病。城镇生活垃圾能否及时处理,也很容易引发民众焦虑。破解这一难题的浙江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方面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另一面浙江更是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建设完善大量垃圾处理设施。随着处理末端在全省由点到面的普及,浙江逐渐打通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垃圾围城”现象大大缓解。
垃圾处理,末端基础设施是关键。有了足够的处理设施,每天巨量的生活垃圾才有可能被消灭。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开展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加强垃圾投放设施、运输车辆、中转站和末端处置设施建设。通过采取焚烧、填埋和餐厨无害化处置等方式,众多生活垃圾在末端处理环节危害基本消除。
垃圾处理,流程和技术上都较复杂。流程上,末端设施处理能力的充分利用,离不开依靠完善的处置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浙江各设区市本级基本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基本满足垃圾分类处置要求。、
垃圾处理设施所在地,不能“藏污纳垢”,对处理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 垃圾填埋场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容易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产生污染。据了解,“加快垃圾填埋场生态化改造”,也被写入了政府实事。2017年浙江计划开展10个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要“变废为宝”,也要风景美如画。
浙江有的放矢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2015年省内所有设区市均已开展垃圾分类,各市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50%,2016年收集覆盖面达55%,今年的目标为70%。
当然,解决垃圾围城,只靠末端处理设施发力是不够的。从垃圾分类普及到处理技术,都还有这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从自己做起,当垃圾处理的第一责任人,管好垃圾处理的前端由头,仍是关键。如何让民众自觉主动,政府有关部门引导鼓励如何落到实处,许多未完的文章考验着社会各方的智慧。
标签: 垃圾分类;浙江;处置;垃圾围城;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