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也是一条创富路
走古道、去爬山,是今年春节出游的热门选项之一。
近日,浙江省林业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公布浙江省一二三级古道名录的公告》,认定浙江省第二批一级古道12条、首批二级古道128条和首批三级古道258条。既为乡村游、周边游提供新指引,也点燃居民出行和消费的热情。
不仅春节出游,人们周末徒步,古道游也是新时尚。行走山野古道,可以感受青石深嵌泥土的厚重,欣赏石阶间点缀青苔的野趣,呼吸清新的空气,挥洒登高的汗水,也可以激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沉浸式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感受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行走的风景,这边独好。
古道,过去是当地村民为方便生产生活和出行,就地取材铺设的台阶小路,如今经历岁月沉淀,逐渐演变成富有人文、自然资源价值的步道系统,成为一条条绿色生态旅游路线。山里的美丽风景,借助自驾时代的春风,正化作美丽经济,造福山村百姓。发展古道经济,也是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益探索。
古道是资源,也是品牌。古道不仅是自然风光优美的徒步路线,更是让人心灵休憩的绝佳去处。据统计,浙江现存古道1200余条,总长9000多公里,其中作为文物保护的古道有53条。2022年浙江颁布全国首部《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明确将古道路基等资源和设施,重要历史名人等历史文化内容,以及沿途森林植被等周边环境作为古道的保护内容。近年来,各地主动谋划、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挖掘古道文化,建设户外线路,设置规范统一的专业导游二维码,方便游客扫码,提升古道游体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不过,相比时代发展的需要,古道的保护利用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有的保护不力,文物古迹遭破坏;有的管理不善,沿线垃圾无人清理,存在脏乱差;有的配套缺乏,进了山却无处消费。凡此,给游客带来了不良体验,影响古道资源的保护利用、长远发展。发展古道经济,激发消费新动能,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旅游时代,古道也是创业途径。发挥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古道经济,可以吸引更多人走进山村,“买走山货,带来财富”,振兴山村、实现双赢。
古道保护,关键在人。要调动和发挥好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自己动手保护古道、建设家园,把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保持延续古道历史形态和风貌。重视培养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以年轻人特有的理念与视角,不断拓展古道IP的新颖玩法,赋予古道保护更多可能。
古道保护,让村民受益。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跳出山村发展山村,加强产业配套,把单一零散资源集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把“真金白银”投到山村,建好基础设施,把古道建成致富路,修到家门口,让山村宜居宜业;另一方面,利用古道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人文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相关部门要统筹发展旅游与古道管护,通过举办红枫节、春笋节、红薯文化节等活动,开发研学旅行项目,形成独特文化景观带,丰富旅游业态,满足健身、休闲、文娱和购物需求,提升游客体验,努力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子,让一个个山村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