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重建“可托付钥匙”的邻里关系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杨朝清编辑:詹娇媚 2025-05-16 17:40:52

  “我这几天要去外地,晚上可以帮我喂一下鱼吗?”“天要下雨了,能帮我收一下衣服吗?”“帮我关一下热水器”……在嘉兴平湖林埭镇龙腾家园4幢,有半数的居民把自家的钥匙给了退休老人马爱萍一把,“有事找老马”已经成了邻居们的共识。一位普通的小区居民,为啥保管着邻居家的12把钥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12把钥匙可以打开12户业主的大门,这是多大的信任和认同!“有事找老马”之所以成为邻居们的共识,就是因为马爱萍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在一个独居老人占比较高的小区里,愿意对他人“温柔相待”,让邻里之间实现“美好相遇”。

  古人云,“城,所以盛民也”,人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换位思考的体谅、将心比心的成全,可以形成一种社会联结的润滑剂和黏合剂,让人与人之间实现“美美与共”。在心中给他人留下足够的位置,愿意去关爱和善待他人,这种“柔软的力量”不仅能够为城市留人,也能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原子,虽然个体的生活经历、人生际遇、思想认知、生活方式有所区别,但我们身上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有对美好生活和真挚情感的向往与追求。“远亲不如近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古语,讲的就是朴素情感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信任能显著提升幸福感,降低焦虑和抑郁风险。当邻居们把钥匙交给马爱萍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一份生活便利,更是一份珍贵的情感慰藉——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愿意为你牵挂。当她教会其他老人使用移动支付时,不仅传递了技术,更传递了“我不想让你被时代落下”的温情。

  马爱萍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除了因为其中的柔软情感给予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也因为它其中蕴含的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打破了现代社区的隔阂。

  中国传统社会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人们依靠血缘、地缘关系建立信任。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房社区取代了胡同、弄堂,邻里关系逐渐疏离。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对门住户的姓名,“各人自扫门前雪”成为常态。

  邻居们愿意将家门钥匙交给她,本质上是信任关系的重建。这种信任是长期互助积累的情感纽带。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助始终是社区温暖的基石。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能否在基层治理中,用制度重建“可托付钥匙”的邻里关系,用“钥匙精神”打开现代人的心门。

  在老龄化、高度流动的当代社会,重建“可托付钥匙”的邻里关系,不仅关乎道德情怀,更是社会治理的务实需求。或许,我们无法期待每个社区都出现一位“马爱萍”,但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文化倡导,让更多人有勇气递出一把“钥匙”,也有信心接过一份托付。

标签:邻里关系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