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乡村正在互相成就
田野间,新的变化正在发生。有专家指出,我们正面临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青年自主返乡创业潮。最近,我们深入采访调研了浙江的返乡创业青年群体,明显感受到:返乡,不是什么“迫不得已”,更不是什么“躺平”,而是一种全新的选择,一种青年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宣扬。
“换个活法”——简单几个字,道出了某种心声。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来到乡村,不是一场必须赢的创业比赛,而是偏向一种丰富生命体验的自主选择。城市生活有其固有的节奏和压力。来到乡村,青年们得以体验另一种空间和步调。在这里,衡量生活的标尺变得多元:过程的体验、内心的自洽、与自然的联结,都有重要价值。
返乡并非逃避,而是与Z世代特有的“松弛感”哲学紧密相联:他们不太受宏大成功叙事的捆绑,更想在舒适的环境与喜欢做的事情中,找到一种自主、有呼吸感的生活节奏。
他们遵从内心的选择,在客观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深层、更持久的活力。这群年轻人,学历高、脑子活,更了解前沿知识,一旦全心全意地留在乡村“整活”,便会迅速给乡村创造多元业态,进一步消融城与乡的发展边界。无人机农事服务、文化创意、直播电商、数字游民……我们的调查发现,青年们在乡村从事的职业非常丰富,多达五六十个,且多属新业态,与城市的“时差”不再明显。城里有的,乡里有;城里没有的,乡里也可以有。
青年与乡村,正在相互成就。乡村,有相对宽松的空间、还没被过度开发的环境、紧密的人情往来,改变着这些青年的职业路径和事业追求,更影响了他们的择业观、人生观。年轻人,则用他们的知识、理念和技术,给乡村带去了过去没有的活力。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新业态,更是一种愿意尝试、勇于改变的氛围,不知不觉中,弥合着老一辈和年轻人的距离,也让乡村文化有了新的面貌。
“你接纳了我,我激活了你”,正是青年和乡村的一种良性关系。活跃在田野之上的青年,用他们回归乡村的主动实践,印证着一个道理:乡村要振兴,离不开这些愿意弯下腰,发现乡村价值、开发乡村资源的年轻人;而青年生命的舒展、理想的绽放,同样能在田野中找到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