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契约之上还有人道精神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伍里川编辑:詹娇媚 2025-09-11 17:31:21

  近日,“租房生娃遭驱赶”一事搅起令人意想不到的舆论漩涡。

  据报道,2024年1月26日,王女士和某租房平台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租下广州市白云区某小区单元的一间房。在此期间,王女士结婚并生下一个孩子。平台管家给出的理由是,该房屋属于合租房,签订合同时已提醒过每间房最多入住人数不超过2人,并且不可以占用公共区域。现在王女士不仅生小孩,每天还有老人家过来带孩子,遭到其他租客投诉。夫妻俩坚决不愿搬离,沟通无果后平台才做出强制决定。

  据此可见,违约和扰民,是导致王女士一方被驱赶的直接原因。一些网友认为既然有合同约定在先,就应该按照契约精神办事,被驱赶也没什么好讲的。

  但是作为王女士一方,却是辛酸满腹。王女士结婚生子,的确突破了入住人数限额,由此带来的家人照护婴儿需求,也确实可能打扰到其他租户的宁静,这些问题无需回避,不过人生境遇变化难以预料,社会需要留一定的空间供个体消化,正如有网友所言,“夫妻两人是租房之后生育的,并不是故意违反合同,租房合同还能管得着生孩子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顾一切地结束合约,就会造成不佳的社会观感。

  说到底,生育家庭的初衷是一样的,谁不想为了自己的孩子尽力改善居住空间质量呢?回到具体事件中,即便没有生子的情况出现,个体之间的小摩擦、小冲突也难以避免。但这些问题都在可控范围内,值得以更柔和的方式加以化解,而不必上纲上线地认为“合租房生子”必然带来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些人对生育家庭的处境存在误读,缺乏共情,这令人感到遗憾。

  跳出具体纠葛的范畴,我们更应该对普通人的居住之困予以深度关切。一方面,包括孕妇、老人在内的求租者常遭市场冷遇,出于禁忌等风俗,一些租房者或平台公开拒绝租给孕妇和老人。这也是此类人群即便租到房子,也备受特别条款制约的根本原因。换言之,当人们动辄提及契约精神的时候,也应理性客观地看到某些“契约”不够公平的一面,以及契约背后相关人群的痛点。由此,让契约更具人道精神,则是题中之义;另一方面,改善孕妇等人群租房需求,需要全社会合力推动。租赁方当破除“禁忌”和偏见,尊重和满足孕妇等人群的租房需求。政府部门当以减税之类的方式激励房东的租房积极性,并通过为生育家庭发放补贴、列入公租房配租人选等方式,为其提供更多资源、降低其租房门槛,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添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


标签:合租房;人文关怀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