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闲置浪费背后的形式主义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逯海涛编辑:詹娇媚 2025-09-12 17:42:07

  据“清廉浙江”微信公众号9月10日发布,日前,浙江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省纪委办公厅,对4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其中,温州市龙湾区在一些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但站内设置的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业务未实质性开展,现部分公共法律服务站处于关停状态。丽水市青田县为乡镇(街道)配置政务服务自助机,投用至今办件量少,有的近一年无办件,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不相符。背后暴露出的问题是:没有从基层实际需求出发,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我省此次通报的4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瞄准了基层痛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形式主义的“化身”往往多种多样,跟文山会海、检查考核过多过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违规借调相比,场所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也是基层干部、群众“吐槽”较多的问题。

  本来兴建服务站、购买自助机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服务群众,但是如果过于注重“覆盖率”“建成数”等量化指标,而轻视“使用率”“满意度”等实效指标,结果就是要么不好用,要么用不上。像这样只管“硬件投入”,却忽略了“软件服务”的“面子工程”,在基层并不鲜见。尽管和一些大项目、大工程相比,像这样用来“装点门面”的花费可能不算太高,但是背后的政绩观和作风问题,同样值得警惕。

  公共资源来自群众、服务群众,每分每毫都当珍惜。那些闲置的服务站和自助机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某些地方治理中的误区。这次被作为典型“点名”,正是一种提醒和警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通报中这类不顾实际需要造成空置浪费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遇事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只能浮在表面、拍脑袋做决策。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反而把宝贵的资源都浪费在徒有其形的设施上。如此一来,表面上轰轰烈烈、光鲜亮丽,实际上给基层添堵添乱,给群众增加了负担。

  我们须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等特征,稍有放松就会反弹回潮。接下来,仍须继续一抓到底、紧盯不放,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工作落实、服务群众。


标签:整治形式主义
热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