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众号不能“想开就开 想弃就弃”
近日,西安市民使用事业单位认证的公众号“西安停车服务号”查询停车欠费时,点击“欠费记录”“业务办理”等功能按钮后,直接跳转色情网站。该公众号的账号主体为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于2022年12月后再未更新推文,最后一条推文内容是暂停在线服务的通知。
该号运营方在答记者时表示,账号内跳转色情网页可能是中病毒了。但这真的只是简单的“病毒”问题吗?
显然不仅是“病毒”问题,更反映管理上的“摆烂”后遗症:一个官方认证的政务公众号,停更两年无人维护,域名不管、后台不查,最终被黑产钻空子。这不仅是公共数字资产的失守,更是政务责任的失衡。公共服务平台一旦成为色情网站的跳板,受损的不仅是公众的体验,更是政府的公信力。
更应反思的是,这类“僵尸号”乱象并非新问题。2024年中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指出,要坚决防范和纠治地方政府数字化形象工程,避免数字资源共享不足,平台使用率不高沦为“摆设”。江苏、云南、四川、陕西、湖南等地也已对长期不更新的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进行集中注销,并实施季度检查通报制度。
但为何仍有单位对此置若罔闻?根源在于“重开轻管”的形式主义思维——为赶数字化潮流盲目开设账号,缺乏持续运营能力便“一开了之”,把公共服务平台异化为“面子工程”。
政务公众号不是“想开就开、想弃就弃”的试验田,而是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窗口。其终点必须是责任闭环,而非一纸停更通知。若任由“查停车费跳转色情网站”的闹剧反复上演,最终侵蚀的将是公众对数字政府的信任基石。
2023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只有去芜存菁,方能回归服务本质。应依据明确标准,及时清理“僵尸号”,积极推送重大民生和服务信息。必要时,可将政务功能整合至统一平台,真正发挥政务新媒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要让政务公众号远离形式主义,必须实施长效治理。政务新媒体的核心是“被群众看见、被群众需要”,应坚持“定位清晰、服务实用”的原则,努力做到有用、有料、有温度,从而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具体而言,需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规范账号开办与注销机制;二是形成常态化监管,纠正“重建设轻运营”的考核导向;三是健全人员配置,创新内容表达,提升公信力。
归根结底,停更不能停管。唯有压实责任、建章立制,将服务做实做细,才能避免政务公众号陷入“僵尸化”困局,防止便民窗口异化为“色情跳板”, 让每一项公共服务都真正成为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坚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