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党群服务阵地建设需谨防“四风”问题变异抬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高品质的党群服务矩阵提供了理论宣讲、便民办件、治理调解、养老托育等内容,成为有效解决群众日常需求的“关键之钥”。然而在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焕新升级阵地运营方式的过程中却遇见一些隐性阻力和现实困境,也需警惕这是一种“四风”问题的变异抬头。
精致的“形式主义”让展陈设计陷入无尽内耗。每一座党群服务中心都会设置一个别出心裁的接待大厅,用来展现辖区特色和工作亮点。展陈形式从廉价的展板到高奢的全息投影、裸眼3D,应有尽有、目不暇接。有时承接高规格现场会,接待大厅的展陈还要面对高频率和“大尺度”改头换面,零星的瑕疵代价往往是推倒重来。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的展陈,不久又要迎接下一回“磨皮美颜”。
务实的“官僚主义”让服务供给让位检查验收。很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向下延伸自己的基层阵地,规范设计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标识牌子,目的是想把暖心惠民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然而执行时却将门面抬头、阵地面积、挂牌规范、照片上墙、台帐资料等纳入量化评分。简单的工作硬拗出“X个目标”“X大内容”等等,整洁的墙面铺盖满百十张密集的照片,规章制度墙上挂不上就转移到走廊、楼梯,甚至是窗帘、门后,任何“金边银角”都能成为各类阵地展示自我的“完美舞台”。有的站所牌子挂满,却服务缺位;有的空间专门布展,却常年闲置;有的项目验收满分,却内容空泛……考验阵地服务成效的从来不是那一张检查表格,更不是一块先进奖牌,而是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周到的“享乐主义”让用户体验成为一纸空谈。迭代后的党群服务阵地不再只是工作人员的专属办公场所,几间办公室加上一个大会议室的初始状态,拓展到拥有共享食堂、康养照护、托幼托育、阅读自习、试听体验等多样化布局的升级版本。使用对象的变化让党群服务阵地的“产品反馈”和用户体验更加纯粹。但在笔者参观走访过的很多标杆阵地却遭遇到不少“怪现象”,便捷的网上预约小程序总是提示功能未上线,设备齐全的“百姓健身房”器械积灰生锈,作为“卖点”的共享花园杂草丛生。转头咨询前台的运营人员,回答千篇一律的“系统马上更新”“担心设备损坏”“考虑安全隐患”之类。比之更甚者,办公和运营人员关上门后自得其乐,享受着本该开放共享的“星级”服务,最终也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梗阻在一墙内外。
低调的“奢靡之风”让阵地建设搞偏工作重心。前不久,某视频号中发布了一条高赞小视频,标题赫然写着“如何看待党建设施设施化苗头”,视频内容中举例多地近年在党建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奢侈浪费不良现象,“有的地区傍党建之名,贴党建标签,上马一些占地大投资多的基建类设施”“有的地区建设党建游园,以党建工作之名行景观建设之实……究其根源,是建设者在打造阵地时背离了“党群服务中心是适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需要”这一初衷,互相攀比仿效,极大破坏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本是新时期新阶段凝聚党心,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但是关联上“四风”问题就成了背离初心、脱离群众的反面典型。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必须要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为基本定位,坚持党建统领,聚焦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功能,围绕“开放”“公益”“集成”“共享”四大理念,使之成为党联系服务群众主阵地。(徐佳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