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正义不是幌子,“打假”不能假打
近日,网红“铁头惩恶扬善”(原名董某明)被抓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这位曾以“打假”为名,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蹿红的博主,如今却因涉嫌敲诈勒索而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一事件不仅是对“铁头”个人的审视和警醒,更是对整个“打假”圈的严肃警示。
“惩恶扬善”不是流量密码。“铁头”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百万粉丝,与他名字上的“惩恶扬善”四个字密不可分。他前期靠着一系列揭露市场乱象、社会骗局的“打假”视频赢得了公众的关注和赞誉。然而,随着其负面新闻的不断曝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他“打假”的真正目的。
维护正义需要知行合一。事实上,“铁头”的行为已经偏离了正义的轨道。他以“惩恶扬善”为名,但视频内容却频频宣扬暴力、制造冲突,迎合网民“爽点”却缺乏应有的正气与担当。他不仅未能做到遵规守法,反而涉嫌敲诈勒索,将“为民除害”的口号变成了圈粉牟利的工具。这样的“打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内容创作要有道德底线。“打假”作为互联网内容创作的热门赛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揭露市场乱象、震慑不法商家的作用。然而,一些“打假”博主为了利益所驱使,表面上是维权,实际上是敲诈。他们缺乏规范和约束的“打假”过程,更容易掺杂违法违规行为,触碰法律红线。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正义的初衷,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更是对法律尊严的严重挑衅。
对于“打假网红”而言,他们因其特殊的定位而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期待。他们应该坚守公心,真正成为正义的守护者,而非流量的追逐者。如果他们以“主持公道”为事业,那么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不能因为看到流量就花了眼睛,因为利益就没了底线,把公众信任当成非法变现的筹码,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网红“铁头”被抓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正义不是幌子,“打假”不能假打。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市场监管的同时,“打假”博主也应该坚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准则。他们发布的内容应该实事求是,采取的方式必须合法合规。只有这样,“打假”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成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武器。而那些试图以“惩恶扬善”为名号来圈粉赚钱的人,也终将付出应有的代价。(陈时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