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
人民日报 梁晓琦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6年12月20日 07:44:24
守住初心,不急不躁,从咕咾肉、鱼香肉丝开始做起,慢慢再把红烧麒麟面、蟹肉双笋丝这样的精品往上端,中国故事一定会越讲越精彩。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总体而言也注定是坎坷不平的,许许多多的经验需要积累,千千万万的探索需要去试错,一口吃成个胖子肯定不现实
“舌尖上的中国”出神入化,名满天下。但真的到国外一些闻名遐迩的中餐馆里走一遭,人们发现,最受欢迎的不是“辣得跳”的毛血旺,更不是“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而是那些经过长期本地化的咕咾肉和鱼香肉丝。
文化传播其实也是如此。当然谁都想把最“地道”的东西呈现给世人,但有时候不见得初衷、努力与效果能够相统一。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讲过一个有名的例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一直是被国内翻译界推崇备至的中译英经典。但有人对百余年来十几个《红楼梦》英译本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到美国大学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却发现与英国汉学家霍克思、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相比,杨译本无论是在读者借阅数、研究者对译本的引用率以及发行量、再版数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是杨宪益、戴乃迭先生水平不够吗?显然不是。但叫好和叫座,往往是有距离的。有时候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
用行话来说,最近热映的《长城》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业电影”,其核心情节高度浓缩,为营销市场量身打造。然而尚未走出国门,这部影片就引来一片恶评。“剧情之弱智令人发指”,“跳水体操射箭铅球标枪马术展示了中国奥运健儿的风采”,“这白里透着红啊,红里透着黑,黑不溜秋,绿了吧唧,蓝哇哇的,紫不溜秋,粉嘟噜的透着那个美”……各种讽刺挖苦不绝于耳。
谁也不能说《长城》是一部完美之作,种种情节和角色,的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上座率尤其是在华外国人的评价看,这部片子还是抓住了很多人的心。远古的饕餮为什么要跟长城扯在一起?发生在宋朝的故事,守长城的是宋军还是辽军?五颜六色的军队是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翻版?很多情节如果放在《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大家也许只是微微一笑,甚至为“好莱坞居然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有些激动,但到了《长城》里,到了张艺谋手里,一切就都容易被胃口越来越“刁”的影评者诟病和嘲笑。没办法,中国人拍的中国,同胞们免不得要用自己更渊博的知识来检视你。最典型的就是非北京人说普通话,河南人说得不标准没事,陕西人说得不标准也没事,但如果你是我的同乡,常常是越听越别扭,哪句都透着矫揉。
正因如此,大可不必为网上那些七嘴八舌的批评郁闷懊恼。毕竟,《长城》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大规模上映还在一个多月之后。而且即便海外市场大获成功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总体而言也注定是坎坷不平的,许许多多的经验需要积累,千千万万的探索需要去试错,一口吃成个胖子肯定不现实。守住初心,不急不躁,从咕咾肉、鱼香肉丝开始做起,慢慢再把红烧麒麟面、蟹肉双笋丝这样的精品往上端,中国故事一定会越讲越精彩。
标签: 长城;中国文化;鱼香肉丝;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