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最美野长城”的真相不能被抹掉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石城客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9月27日 10:11:55

更多

让媒体放开手脚监督,让调查记者拿到原生态的调查事实,真相才可能真正浮现出来。


  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自“最美野长城”被指抹平事件发生后,已经历经多次反转,各色人等纷纷“粉墨登场”,有爆料人刘福生,有“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的设计者陈述石,也有多家媒体。如今,身为此次国家文物局调查组6人小组成员之一,付清远也出面发声。

  我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在这场带有“互撕”意味的热议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特别是当事人适时发言,确有必要。真相往往是打捞出来的,也是“拼接”出来的,唯有最大程度激发当事人的发言欲望,呈现他们所看到的真实场景,所经历的朴素细节,才能使真相走向完整,而不是支离破碎,更不是被歪曲。

  当长城变“长墙”的照片传出来,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也倍觉如此修缮不妥,而当地文物部门则称“合理合法”,更是加重公众疑虑。公众不在现场,更不是当地村民或直接参与者,他们有质疑、有愤怒、有谴责,实属正常。

  在这个关口,当地文物部门的官员及时回应,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但因为他们是利益攸关者,哪怕所言属实,也逃不出“自说自话”的境地,无法自证清白。这就需要更高层级的监管部门比如国家文物局出面。9月22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刊文表示:“如该工程存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护短,决不姑息纵容;如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将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这番表态,既不失时宜,又态度坚决。

  正因为多方声音不一致,且出现冲突,身为局外人的“吃瓜群众”糊涂了:究竟该信谁的?评论者们也惶恐了了:是不是评错了?评早了?对此,该怎么看?

  叽叽喳喳,胜过鸦雀无声,更胜过“舆论一律”。如果剥夺当事人的发言权或发言渠道,才不正常。比如陈述石当然有权利发言,哪怕他为自己辩解,也是不容剥夺不可轻视的权利。相反,如果迎合舆论,禁止陈述石说话,或者陈述石在沸腾民意压力下不敢吭声,才是悲哀。

  由于真相一点点呈现出来,公众凭直觉下判断或者宣泄怒火,不可苛求。换言之,公众看到“长墙”后的反应过激实属正常,不能要求他们个个是专家,发言滴水不漏。如果忠告他们说不到点子上就闭嘴,恰是无理。面对可能出现的多次反转——最后一次反转可能回到原点,论者在发言时也许更应该有转圜空间,或者说不能那么言之凿凿地给出结论。同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地多方求证,使文字更扎实,力求评论观点无懈可击。

  无论当事人还是调查组,他们的意见不能取代公共调查,特别是媒体的实地调查。同样是付清远,此前他表示“所谓水泥路面并不存在,工程采用的是三七灰土外壳,起保护作用。这层外壳将在三五年左右风化消失。”可记者调查发现,“据多方证实,这段长城在修缮时涉嫌违规使用水泥,并且在修缮不到两年时间里,已出现路面下陷、墙体凸起等现象。”如今付清远称“长城顶部加三七灰土层的设计图未经报批。”又是否会再次出现反转?让媒体放开手脚监督,让调查记者拿到原生态的调查事实,真相才可能真正浮现出来。

  据报道,这段1200米长城的修缮方案正是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的,最终获得国家1000多万元的补贴资金。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起事件都具有公共性质,通过全民热议,除了挖掘出真相,还应该唤醒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严防出现修复性破坏的现象。


标签: 国家文物局;长城;真相;发言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