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套路贷”比传统的高利贷还可怕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沈彬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2月20日 07:32:35

更多

这种“套路贷”,绝不是什么小贷、普惠金融,甚至恶性远超传统意义的“高利贷”(“高利贷”本身只是超过法定的利率,其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受法律保护的)。而这种“套路贷”,犯罪分子从一开始就是处心积虑地以非法占有借贷人的财产、房产为目的,不把一家人的房子骗光,就不死心。

  原标题《“套路贷”是犯罪,不是别的》

138-141016164R8.jpg

  “套路贷”的危害性,正在受到社会的关注。
  上海的许女士在2013年向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借款4万元,之后,她被对方连蒙带骗,先是签下“双倍”的借条,又被带到另一家“小贷”公司“平账”,签下了更高的借条。结果,短短半年债务就变成150万元……许女士于2016年心脏病突发去世,但高利贷公司还是没有放过许老伯夫妇,因为之前法院已经判决“小贷公司”胜诉,他们的房子也被查封了。
  这种“套路贷”,绝不是什么小贷、普惠金融,甚至恶性远超传统意义的“高利贷”(“高利贷”本身只是超过法定的利率,其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受法律保护的)。而这种“套路贷”,犯罪分子从一开始就是处心积虑地以非法占有借贷人的财产、房产为目的,利用借贷人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通过“双倍借条”、“平账”等手段,将原来不过几万元的借款,在“证据”上飙升到几百万元,进而逼着当事人抵押房产、签订“20年的租房合同”,或者勾结黑心中心直接“网签”,一环套着一环,不把一家人的房子骗光,就不死心。这显然已涉嫌诈骗犯罪了。
  这种诈骗活动,在不少城市都存在;很多受害人当初只是借几万元的“小贷”,却深陷“套路”,被骗得家破人亡。
  目前,“套路贷”的最大问题在于,法律似乎不站在受害者一边。“套路贷”的作案手法相当专业,处处披着合法外衣,在民事诉讼证据上做得“天衣无缝”:要欠条,有欠条;要转账记录,有转账记录……所以,这些“套路贷”甚至敢去打官司,而且往往能胜诉。
  就民事法庭来说,套路贷的“证据”足够充分,如果不由公安展开刑事调查,法官很难主动查出这些案件背后的蹊跷;而公安机关一般看到有借条,会认为那是民事纠纷,应由法院判决,也不会立案……“套路贷”正是钻了这种空子。
  对于这种新型的“套路很深”、吃人不吐骨头的金融诈骗活动,法院、公安、工商等部门应该统一认识、协同作战、信息共享,特别是,个别法院的判决被“套路贷”绑架,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套路贷”的受害者,本身往往有着社会经验差,甚至愚昧等问题,但是,只谴责受害者,不严惩诈骗者,社会公正是不能实现的。
  “套路贷款”看似“完美犯罪”,表面上满足了正常借款案件的证据标准,但本质就是连环合同诈骗案,只要公安、法院之间能做到信息共享、案件串并、主动纠问,就能戳破这种画皮。当务之急,是司法、行政部门要对这种金融犯罪的新形式有统一认识。

标签: 套路;借条;高利贷;社会经验;信息共享;借款;受害者;欠条;套路贷;骗局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2198120727399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