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舌尖上的美国龙虾给中美经贸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韩梁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4月06日 11:39:47

更多

这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讲述的“龙虾传奇”,也是“中国吃货救活美国产业”的网络戏谑,更是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鲜活范例。透过“龙虾传奇”,让我们感受到中美经贸关系共生共存、互利共赢的本质。

  美国龙虾在中国“火”了。

  头天清晨,美国缅因州小红莓岛上的渔民布下捕虾笼,捞起挥舞利爪的龙虾。次日晚间,在中国东北的家庭餐桌上,肥美的蒜蓉龙虾香气四溢,让人食指大动。

  小小的龙虾,将远隔千山万水的中美两国联系在一起,演绎着21世纪的“拍案惊奇”——一百六十多年前就已存在的缅因州捕虾业几度辉煌,几度沉寂,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趋于衰落,在供过于求的竞争中几近崩盘,却因得到中国食客的青睐而全盘复活。

  这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讲述的“龙虾传奇”,也是“中国吃货救活美国产业”的网络戏谑,更是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鲜活范例。透过“龙虾传奇”,让我们感受到中美经贸关系共生共存、互利共赢的本质。

  1972年,中美关系恢复之初,双边贸易额只有1288万美元。1979年,中国人对美国商品最直观的认识还是冒着气泡的可口可乐。仅仅数十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经增长200多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

  庞大的消费群体,多元的消费需求,正让中国成为美国重要的产品市场。龙虾产业则是中美经贸领域的后起“新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出口中国的龙虾总值超过1亿美元,总量超过635万公斤,双双创新高。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现状下,中美贸易逆势上扬、龙虾产业表现抢眼,恰恰证明两国经贸合作的活力和潜力。

  龙虾产业的供需高度匹配,折射中美经济结构的优势互补。今天,从玩具到服装,从箱包到手机,高品质的“中国制造”降低美国的物价水平,为美国家庭节省不少开支。从缅因的捕虾人到得克萨斯的棉农,从佛罗里达的建筑商到西雅图波音制造厂的工人,从中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到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中美双方都在分享经贸合作的红利。

  舌尖上的美国龙虾,见证中美经贸合作的深入,更是中美社会文化交流碰撞、发生奇妙“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正如可口可乐曾经引领八十年代中国城市消费风尚一样,走俏中国餐桌的美国龙虾,映照出中国民众消费观念和消费实力的变化。

  曾经,中国人对龙虾的认知停留在澳洲龙虾和“高大上”的海鲜大餐。2012年,缅因州贸易代表首次在中国“驻点”推销,物美价优的美国龙虾迅速“俘获”中国百姓的胃和心。自此,喜庆春节的中国家宴上多了一道“硬菜”,花样百出的烹饪技法也把“洋海鲜”做出了中国味儿。2015年,缅因龙虾骄傲地摆上了接待中国领导人的白宫国宴。

  因为龙虾,越来越多中国人知道了缅因州,前往这处毗邻加拿大的“度假乐园”旅行,享受松林、海风、帆船、美食。这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又一维度: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正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带动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众多产业的发展。

  回望中美经贸关系数十年历程,也曾历经风雨坎坷,始终相向而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贸合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本质不变,对未来的积极期许不变。从省州合作到产能合作,从新能源到新材料,期待中美创造更多“龙虾传奇”,造福两国民众和世界经济。

  (原标题《龙虾折射中美经贸“大文章”》,原作者 新华社记者  韩梁。编辑 吴晔)

标签: 美国龙虾;中美经贸合作;城市消费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4063687841572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