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评丨读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换算公式
十几年前的我不曾想到,杭州城西那片以石料加工为主业的地块,如今会成为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地。阿里巴巴、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一个个活跃的经济体,不断吸引全球东瞰的目光。就像那时住在玉皇山脚的老杭州人也决然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他们所处的这块旧城区,会成为1400多家基金企业入驻、管理规模达7000亿的基金小镇。
光阴流转,这座城市仿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却又蕴含着一个质朴不变的道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这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我们付出了十几年的努力,在加减与舍得上做足了文章。
加,是在绿水青山之上,加出效益。让人守着青山不吃饭,显然不现实,而牺牲环境去换取经济增长,也不是理想的发展路径。在加法上动足了脑筋的人们,纷纷以连绵的竹海、清丽的山水等环境禀赋为资本,用创意点亮产业和旅游,而在杭州,致力于让创业者在山水田园间诗意栖居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互联网+”“绿色+”引领着信息经济、智慧经济迅猛腾飞,更像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2.0版本。
减,是在金山银山里面,减去冗余。保住绿水青山,需要关停整顿污染行业,要留住金山银山,更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给更新的业态腾出空间。这些年,我们从未停止过经济转型升级的脚步,治水、拆违、复绿,既是壮士断腕,也是凤凰涅槃。同样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人们早已不再迷恋于矿山开发、造纸印染,而是转身拥抱旅游、文创等绿色经济。项目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是为了在留住一脉青山、护住一方好水的同时,给未来发展卯足后劲。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原来印象中的“穷乡僻壤”,完成了从生态文明、到生态自觉、到生态自信的转变,而越来越多大城市“逃离”出来的客商,也在这怡人的环境里给留下口袋里的金银。
舍,是要让破坏者有更直接的疼痛感。植被流失、污水遍地、土壤板结,环境恶化的直接后果,是让整个社会为少数人的获利买单。我们曾经历过这些困顿,也深知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总有一些逐利者,在利益面前不肯放手。新《环保法》出台,无疑给环保部门加了把杀手锏,我们用重典向污染严正宣战。除了主动放弃那些环境代价大、污染高的产业,加强了基层执法巡查监督,还建立了环境信用的“黑名单”制度。谁污染环境,就用律法刑罚、经济杠杆和舆论监督,对谁施以“颜色”,直到有“痛感”为止。觉得痛了,污染的“魔爪”也就放下了,环境也就清净了。
得,是要让老百姓有更真切的获得感。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产出金山银山,老百姓才更有参与的主动和自觉。所以在浙江,你也许会看见有田不种稻,种花迎客来,乡村里四季更迭的花海,带给村里全年爆棚的人气。猪棚换大棚、厂房变菇房,山区的绿色农业,绿了山间的春水,也鼓了农民的腰包。清水不再养黑鱼,千亩荷塘里盛放的荷花婷婷袅袅,藕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村民乐开了花。这些创意和努力,将绿水青山点化成了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进账。
绿,是这片大地的底色,金,是对生活富足的追求,两者都是人民的真切期盼。不知不觉,在加减舍得之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质朴的哲理,还将在我们的践行中不断延续。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