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热点观察 正文

地评线 | 垃圾分类亟需源头减负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评论员 江帆
编辑: 郑胜颖
2019年07月08日 16:08:18
分享到:

  小暑已至,火热起来的不止是温度,还有垃圾分类。本月起,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在上海人民对分类的较真摸索以及各地网友兴致勃勃的围观中,垃圾分类再度成为全民热议话题。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不难发现,我们的城市似乎一边在倡导垃圾分类,一边又在不断产生没有意义的垃圾:二两多的茶叶包装却重五斤,一次性餐具使用泛滥,快递过度包装等,不仅加重垃圾分类的负担,更造成资源浪费。垃圾处理,与链条末端的分类相比,从源头上减量同样不容忽视。

  其实,茶叶、烟酒、月饼等礼品的过度包装已不是新问题。以茶叶为例,拆开红木雕花的盒子,剥掉绫罗绸缎的装饰和防碰撞的泡沫内衬、手提袋,一份120克的茶叶包装却重达五斤,实让人有“买椟还珠”之感。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有超过1/3是包装性垃圾,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的50%。这些包装里的海绵、塑料泡沫难以降解,更是垃圾处理中的难题。

  与此同时,新型消费模式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垃圾减量应重点攻克的另一领域。一次性餐具泛滥问题随着网络外卖等兴起而愈发严重。由于成本不高,商家往往会为消费者提供过多的一次性餐具,这些使用后的餐具并不经回收,而是直接丢弃。电商兴起后,快递量逐年递增,产生的包装垃圾也不在少数。一个快递盒往往会裹上一圈胶带;盒里还有塑料袋、废报纸、防震保护气泡膜等。享受新消费模式便捷的商家和消费者忽视了处理这些垃圾所要耗费的大量成本,以及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值得参考的是,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使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来抑制过度包装,规定生产者应当承担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的责任,零售商、消费者也需应对所销售和消费的资源,尽到安全回收的责任。

  垃圾分类,不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还是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当前我国各地城乡治理面临的共同命题。都说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可难就难在将其顺利归位上。这是一项长久课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一个基层治理的命题。仅依赖志愿者短时间的动员或是单纯依靠强制手段集中推行都非长久之计。只有从源头抓起,全链条动员,让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更多主体参与其中,才能更广泛、更多元、更全面地着手处理垃圾分类,获得更优效果。虽积习确乎难改,但一旦能改,不但会改变城乡面貌,更会提升国民素质,升华社会气质,带来文明新风。

标签: 垃圾分类;餐具;垃圾;快递;强制时代;茶叶包装;上海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qjcp/rdgc/201907/W02019070858096764343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