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乌镇的“明信片”
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乌镇似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在眼前展开。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乌镇有着别样的朦胧和雅致;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乌镇有着诗意的闲情和安静。乌镇是一位窈窕淑女,在岁月的长河中静待良人归来。这一等就是几千年。
几千年后的今天,乌镇赶上了互联网的大潮,江南水乡在这一刻重新焕发了容光。乌镇,这个浓缩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古镇,在时代的号召下,热情而大胆地拥抱了互联网,它向世界寄出了一张张灿烂的明信片,来自全球的互联网精英远道而来,在乌镇柔情的怀抱里共商大计。
明信片1:文艺乌镇也有互联网基因
乌镇向来是不平凡的,在世人看来,乌镇身上的“文艺情怀”是浓烈而深远的,在茅盾与木心的笔下,橹声唉乃、小桥流水才是乌镇真实的写照。两年前,世界互联网大会选择乌镇作为永久会址。那个时候,曾有人质疑一座千年水乡古镇如何与高端的互联网峰会联系起来。如今,“智慧+信用”的乌镇展现在我们眼前,不禁让人叹为观止,这真是一座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水乡古镇。
其实,在实行“智慧+信用”的古镇建设时,乌镇展示出了过人的适应性。乌镇早在两年前就在景区推行了电子门票,并在全景区实现扫码支付和wifi全覆盖。在乌镇,“电子钱包”的应用,让游客轻轻松松、身无分文也能畅通无阻。从今年10月起,游客只需打开手机,扫描餐厅桌上的二维码,选择好食物,确认下单就能完成整个点餐过程……便捷和简单,成了智慧乌镇的代名词。
明信片2:水乡乌镇与互联网“互联互通”
乌镇四通八达的水道、80多座石桥交互错落,形成了乌镇别致的交通要道,而这也与互联网追求的“互联互通”不谋而合。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诗情画意的千年古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彰显了自然与人文,还呈现了传统与现代和美共生的神奇画面。源远流长的古运河环镇而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四个区块。区域内还保存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明清时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
ICANN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法迪·切哈德用乌镇与互联网建设相比较: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国家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正如乌镇“互联互通”的河道一般。他说,全球治理互联网需要各国立刻行动起来,这正如乌镇这座美丽的古镇在一千年后留下的精美古朴建筑。虽然我们看不到这座小镇是如何规划的和如何建造的,但留下来的是美丽的风景,而互联网的建设也是这样。
乌镇的智慧化,网络化不再是一句口号,任何一位游客只要步入乌镇,便可以享受到稳定自在的无线服务,无论是手机查地图,还是听音乐、看视频、买单……互联互通的网络为乌镇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让乌镇的山水更显“联通”。
明信片3:千年古镇在“聚变”
经过两年的积淀,乌镇峰会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界的年度盛事。而乌镇也正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转型蜕变,展现出了新锐的“网气”。
2015年,我国率先在乌镇试运营“互联网+养老”体系,通过信息平台、物联网、互联网APP,能够实现对老人的全方位监护。今年,乌镇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改良,创新了“乌镇智慧养老2+2新模式”,实现了居家和社区养老、医疗服务的全覆盖。目前,乌镇已有许多老人用上了“按护宝”、“生命感应器”、“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智能照护设备。这些设备利用阿里云服务器、微信、APP等进行远程管理,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24小时监管,一有情况发生,立刻采取行动。
互联网的加入,让这座千年古镇在时代的浪潮中产生“聚变”,这种“聚变”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缩影,是人类方便快捷生活方式的起点。乌镇在“聚变”,这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是由江南水乡走向智慧化进程的并经之路,是人类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
乌镇,这座既传统又现代,既追思过往又畅想未来的水乡古镇,正在江南灿烂温和的冬日暖阳中静待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再度拉开大幕!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