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好的夕阳 晚年的慰藉
不久前,一张母亲送别儿子的照片,看哭了众多网友。母亲眼神中对儿子的留恋和不舍,触动了无数人,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当下一个现实命题的深入探讨,那就是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出台《关于“十三五”期间延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的通知》,继续引导、鼓励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从2016年到2020年,全省将再奖补2500名符合条件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补齐养老行业的人才短板,为老人获得高品质人性化服务提供人力保障,让他们晚年能如夕阳般灿烂。
“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从古至今,儿孙满堂、颐养天年一直是老人晚年生活状态的理想化描述。随着城市化的如火如荼和老龄化的加快,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瓦解,社会养老渐成主流。我省是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84.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19%,位于全国前列。日益庞大的银发群体,不仅催生了保健品、养生、养老院等一系列养老产业,也让当下养老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低等一一凸显出来。
早在2013年,我省就出台了《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对12个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入职奖补,签约入职满5年后给予一次性奖补。从数量、专业化、待遇等方面,都有尝试进行突破。从2013年至2015年,全省“入职奖补”了300名大专以上学生,1000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尽管成效显著,但相比社会需求的增长,仍显不足。此次《通知》的出台,不仅新增不少专业,扩大了奖补政策的对象,还视情况提高了相应的补助标准,为破解上述难题,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不过,该政策补偿的专业基本局限于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等领域,并未考虑到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空巢老人已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孤独是老年人群体显著的特征。现实中老年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但若能引入专业人才,能随时帮助老人解决一些专业性的心理需求,将更有助于提升养老行业的服务品质,让老人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
此外,养老服务型人才的城乡差距也不可忽视。据了解,我省已托底保障3.7万余名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在97%以上;拥有1.92万家综合性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可以说,城乡养老在政策支持、设施配套等方面差距并不大。但因发展环境、经济现状等客观差距,养老服务型人才选择去乡村工作的比例仍不算高。期望相关政策能将这一问题也纳入考虑范畴,助力养老服务型人才实现更合理的分配。
需要提醒的是,人才问题只是养老问题的“冰山一角”。解决养老问题,离不开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也离不开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只有“两条腿”一起走,才能真正实现全省“幸福养老”的目标。
今天你养老,明天老有养。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愿更多人能加入养老行业,为服务老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品质服务,也就是为我们自己留出一个幸福的明天。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