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虚假刷单就该警示终身
全网刷单流水超过2600万元的杭州简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月15日被杭州西湖区法院请上了法庭。原告阿里巴巴状告该公司刷单平台“傻推网”涉嫌严重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索赔216万元。
网购平台的刷单,就是通过虚假交易,刷信用和交易量,最终误导消费者下单。这种潜规则近年愈演愈烈,形成了产业化的一条龙服务。“傻推网”凭空刷单,仅在淘宝和天猫,就非法获利36万元。去年4月,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其组织刷单行为系不正当竞争,损害电商平台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其作出查封刷单平台、罚款8万余元的决定。
36万元非法所得,被处8万元罚款后,可见违法成本不低。不难想象,这些只是非法获得暴利的冰山一角。这些暴利是以误导消费者,以及造成同行恶性竞争为代价的。阿里诉诸法律,正是为了还网购平台一个清白,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网购平台早就对刷单行为深恶痛绝。这几年,电商企业每年投入数千万元打击刷单,许多“刷信”商家被处重罚,有的交易量清零,更严重的永久关闭店铺。但刷单行为总能在处罚后死灰复燃,这与职业刷单机构无孔不入,以及相关法律设计中缺乏对失信行为的处罚不无关系。令人惊讶的是,梳理数十家全网刷单团伙数据,发现这些团伙招募的刷手多达上百万人,其年龄在20岁至24岁之间的占七成,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刷单犹如病毒,通过利益的潜在传导,向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扩散。大学生的价值观没有定型,面对失信可以获利的现实,居然让刷单获利成为未来工作的一个选项。在这个意义上,无良的炒信机构,坑的不只是网购平台上的消费者,更是将很多年轻大学生拉下了水。这是本案最令人焦虑的地方。
我国现有的法律设计,对失信行为的处罚,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刷单行为在网购平台挥之不去、死灰复燃,最直接原因就是这些机构、个体在失信行为被查获后,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不论是对刷单机构、经营者个体,还是附着在刷单利益链上的大学生群体,都有着清晰的追诉线索。如何利用大数据,对这些刷单炒信的机构和个体敲响警钟,更好地为监管与司法服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只有为网购平台设计出“一次刷单,终身失信”“一朝失信,寸步难行”的规矩,织密现有的追诉到底的法治大网,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