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小红车 开出创新良方
3月27日,杭州公共交通集团发布“无桩公共自行车”。与传统模式下依赖租借点及车桩,通过市民卡完成借车、还车程序的杭州“小红车”相比,新式公共自行车采用智能锁,可通过移动扫码租借。同时,还将运用虚拟电子围栏,实现新式“小红车”在特定区域“无桩停放”。在共享单车普遍引发占道停车争议之际,杭州的这一创新,受到业界和舆论关注。
这一条新闻,最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四个字——电子围栏。此前“小红车”必须进桩停车,而在早晚高峰,租借点往往车满为患。通过“无桩停车”,这一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但“无桩停车”后,“小红车”会不会跟共享单车一样乱停车?当然不会,因为杭州将使用电子围栏技术,在虚拟空间设置“电子驿站”,通过车载定位装置界定可停车区域,在客户端对用户进行提示,从而实现在可停车区域“无桩停车”。
实际上,电子围栏技术最先引发探讨时,恰恰是针对共享单车。舆论和专家呼吁共享单车使用这一技术解决乱停车问题,但是几乎没有平台对此有响应。反倒是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支持的杭州“小红车”,率先应用这一技术。对此,不知道那些正野蛮生长、无视城市秩序的共享单车平台运营者们,是否感到一丝汗颜?
在电子围栏内无桩停车,既解决了“小红车”停放不便的难题,也防范了停放乱象,这无疑是“小红车”的又一次创新。
近年来,共享单车兴起,杭州的“小红车”遭遇竞争的挑战,闲置率开始攀升。值得肯定的是,作为政府的公共服务,“小红车”背后的运营者没有止步,而是积极借鉴共享单车带来的新玩法。比如,2016年8月28日,西湖景区周边沿线100个服务点推出“扫码租车”功能;3月10日,“小红车”推五大创新举措,包括主城区停车点一律24小时运营,滨江区全区实现扫码租车功能,推出APP2.0版本等。
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这种跟进市场化创新潮流的姿态和效率值得肯定,对社会也有启示。
其他政府公共服务部门,能否以此为榜样,加速优化自身服务?比如说,乘坐公交车何时能扫码支付,更加便利民众出行?这在技术上完全没有什么难度,只看服务者有心无心。再比如,“奇葩证明”背后的公民个人信息栅栏何时打通,方便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共享单车平台能否从中学到点什么?这一次,就利用电子围栏技术解决乱停问题,显然“小红车”走在了他们前面。这既显示政府公共部门优化服务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也显示政府公共部门在此过程中对负面外部性效应的审视。然而,共享单车作为市场化主体,对此显然考虑不够。其社会责任的担当,不妨向杭州“小红车”看齐。
“互联网+”时代,防范技术创新草莽式生长的弊病,我们需要呼唤一种既提供便利又不添乱的良性创新。一方面,积极勇于创新。另一方面,注重主动规避新技术的负面效应,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将创新进行到底,而不做“半截子”创新。良善的创新,真正增厚大众福祉。兼顾社会责任,创新才能走得长久。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