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评 | 让浙江精神“源源不断”
我的家乡在浙江,这是片伟大的土地。她的伟大既在于秀美的山川、丰饶的物产,也在于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更在于伟大的人民、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承前启后、朝气蓬勃。可以说,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回到过去,98年前,围坐在嘉兴南湖红船上的十几名文弱书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酝酿着一场换了人间的风雷;58年前,在义乌街头“鸡毛换糖”的此起彼伏声中,催生着“鸡毛飞上天”的大时代;28年前,苍南农民王均瑶兄弟开通了长沙至温州的全国第一条私营包机航线,在新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8年前,一名当过老师的小个子青年,为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梦想奋斗着。8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吸吮着浙江积蓄上千年的文化养分,汇聚浙江数千万人民的磅礴之力,在吴越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人身上都流淌着同样的热血,怀抱着同样的精神。这是为理想起而行之、上下求索的热血,更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今天的浙江需要这样的热血、这样的精神。今天的浙江,经过40多年的高速增长,发展面临关键一跃的历史关口:人口红利减弱,制度红利、技术红利亟待挖掘;社会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愈发凸显;老百姓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于发展中的浙江而言,这些问题无疑是“成长的烦恼”,需要在发展中回答,在发展中解决。那该如何解决呢?需要高举浙江精神的火炬之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
放眼现在,浙江精神如同一场场温柔轻盈的春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吴越大地上的追梦人。浙江精神又如同东海岸边高耸的灯塔,光芒万丈,灯火辉煌,指引着宁波港外每一艘扬帆起航的航船。
今天,停靠在南湖之滨的红船,接受着省内外“朝圣者”的瞻仰,并且升华为一种精神,鼓舞着全省乃至全国的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义乌街头,当年鸡毛换糖的老汉,早已铸成了铜雕人像,并成为一座城市最靓丽的地标;敢为天下先的温商,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为经济全球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作用,携手各国商人迈向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过去的经营模式为一个时代的辉煌打牢了基础,现在,浙江的儿女们正积极探索适应高质量发展潮流的经营模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宋代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浙江精神,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当起而行之的“行动派”,像钱塘江一样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创造辉煌、书写传奇,同时,让这些内容成为浙江精神内核中的一道道刻痕、一束束光影,让浙江精神更富张力,更具活力,并且把这些光影刻痕,当成一笔笔财富留给后世,让浙江的儿女们永远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