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钱江潮评丨读懂丰收节里的期盼与号角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叶毅
编辑: 郑胜颖
2019年09月23日 15:08:03
分享到:

  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秋分不仅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硕果累累、稻谷飘香、丰衣足食的丰收时节。9月23日,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作为既体现悠久农耕文化传承的传统节气,又蕴含新时代精神的全国性民俗节日,秋分与农民丰收节又一次擦出的“金色”火花,镌刻着最鲜活的“三农”情怀印记,对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QQ截图20190923150720.png

图片来源宁波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对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庆祝和重视,就是对国强、民本、业兴的最佳诠释。

  回望历史,设立“丰收节”就是聆听“国强”的历史回音。新中国诞生之初,百业待兴的新中国虽然蕴藏着雄厚发展实力,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导致耸人听闻的“中国粮食威胁论”不绝于耳。1978年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击破束缚生产力的一声春雷。至此,从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到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出现历史罕见的“十二连增”,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从1949年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立足当下,庆祝“丰收节”就是践行“民本”的时代足迹。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农民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能力。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关口,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广泛地夯实群众基础,真心实意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里。要让农民成为丰收节的主体,在属于农民的专属节日里,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进一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致力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展望未来,重视“丰收节”就是吹响“业兴”的冲锋号角。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民生才有稳定的基石与光明的未来。保护开发利用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是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着力点,也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源动力。对于丰收节的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深化开展“三农”工作的决心。要纵深推进“三农”工作,就要以丰收节为载体,进一步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通过抓机制、抓产业、抓制度、抓人才、抓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更丰富的“菜篮子”,更多彩“果盘子”,转化为中国人更充实的“米袋子”“钱袋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落地生根,就要坚持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让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社会和市场的土壤之中扎根,让亿万农民有所期、有所得。


标签: 丰收节;中国农民;三农;秋分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qjcp/ttsp/201909/W0201909235448105022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