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潮评|教育“减负”需要步履坚定久久为功

来源: 蓝炜 作者:
编辑: 陶悦清
2020年05月25日 14:20:48
分享到:

  20年前的2000年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新千年的头件大事就是抓教育“减负”,20年后的今天,“中小学生课业‘减负’”依然是两会热词,想说再见不容易的“钉子户”话题背后,是国家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和执著。

  今年的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显示,在网民投票选出的10个最关心的两会热词中,“教育现代化”再次位居前列,其中“中小学生课业‘减负’”成为投票最高的教育改革举措选项。为中小学“减负”的问题,也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

  委员们的提案提出了家长们的心声,“减负”年年提,压力年年有。家长的焦虑感愈减愈甚,中小学生的书包越减越重,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每次辅导作业就是从母慈子孝到鸡飞狗跳,从耐心指导到火冒三丈!”“曾经辅导作业,只是放学后体验崩溃;现在监督上网课,24小时都在崩溃的路上!”从辅导作业到监督网课,家长们的“吐槽”不绝于耳,背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映射,是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下一代教育上的传递,当成才仅与上好的大学、拿好的文凭学历挂钩,当各行业招录人员唯名牌高校、唯文凭学历的倾向不被扭转,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负担”都很难轻易卸下。

  事实上,国家和地方从未停止转变社会育才观念、建立多元考评体系、推进素质教育。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已发布了超过10道“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按照考试成绩排队”,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我们看到了国家和社会在教育导向上的努力和付出。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环境、树人氛围和树人理念也需要久久为功。我们要敢于正视,“学校减负、社会加负”和“教师减负、家长加负”的怪圈依然存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等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牵动着公众关注的目光。解决好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每次重提教育“减负”,是鞭策也是期待。鞭策我们的政策出台更及时,我们的执行落实更有力,也期待“减负”能有新的思维、新的措施,期待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多元、更包容,期待身心健康的青少年在教育现代化下担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