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近段时间,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往全国各地,连续几则关于残疾考生圆梦大学的新闻,让网友纷纷想到了这句改编自泰戈尔《飞鸟集》的诗句。
辽宁“庞贝病”男生王唯佳被南开大学录取,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芜湖脑瘫少年姚俊鹏考上中国药科大学,地震中失去右手的独臂女孩李欣雨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他们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而“逆风也能飞翔”的背后,是高等教育制度、思想观念、社会进步的表现。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期待,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教育公平不仅是城与乡、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公平,还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近年来,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演进从未停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理论、扎根中国大地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的制度实践不断推进,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特殊考生”在逆境中得以公平追梦、圆梦高考。自1985年山东省滨州医学院创办了我国首个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以来,全国高校录取残疾人考生人数从57名逐步扩大到2019年的14415名。
“特殊考生”逐梦高考,离不开人性化的政策制定和暖心考量。2015年,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出台《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规定有关部门应针对性地给残疾考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便利,包括提供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安排优先进入考点、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等。2017年,中国残联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进一步帮助更多残疾人进入理想的大学,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今年4月以来,各地陆续发布《关于做好残疾人参加2020年高考申请合理便利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允许协调盲文笔等辅助器具、允许行动不便的残疾考生使用轮椅等方面,为“特殊考生”平等参加高考提供合法权益保障。
政策先行,兼顾考试公平与制度温度,既为“特殊考生”提供了必要而合理的照顾,也让他们凭借实力和努力敲开梦想的大门,为本已备受煎熬和苦难的人生破除了坚冰、点亮了希望之灯。因为有了暖心政策,浙江金华残疾考生得以在母亲和弟弟的陪伴下参加高考,云南广南县右手残缺考生可以坐着轮椅进入考点,山西平遥全盲考生被安排在单独的考场,并通过盲文试卷答题。
参加高考、圆梦高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跨过这道坎还有无数的挑战和考验等在前方,如何让政策制定、配套设施、暖心服务贯穿教育生涯的始终,才是对教育公平最全面的检阅。如支持保障体系切急须建立和完善,“庞贝病”男生王唯佳被南开大学录取后,学校为他制定包括准备“特殊宿舍”、安排入学“绿色通道”等举措在内的帮扶方案,这样贴心的“一对一”定制方案能否在其他“特殊考生”、其他高校实现,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指引和保障。再如,如何完善他们的就业环境,打破部分“特殊考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让他们公平就业、自由择业,在职业舞台上书写精彩的人生。
希望有一天,“特殊考生”圆梦高考不再成为新闻热点,因为只有当足够多的“特殊考生”能够享受教育公平的福利,足够多的“特殊考生”能够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获得出彩的机会,人们才无需对“逆风也能飞翔”感到惊讶。持之以恒推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特殊考生”逆风飞翔、圆梦扬帆。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