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吹来了全国大中小学的开学季,吹来了校园里重新荡漾的朗朗书声,也吹来了一股“光盘”新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世代沿袭、代代相传是使命,也是校园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开学伊始,许多学校把爱粮惜粮、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纷纷发出杜绝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倡议,不仅有“拒绝‘剩’宴”、“饭后‘光’荣”、“吃不了‘兜’着走”等生动的宣传语,还有“拔草换大米”、“光盘”积分卡等丰富的活动,让爱粮惜粮成为校园风尚。
读懂国情,让爱粮惜粮入耳入心。节俭美德不是无源之水,爱粮惜粮的民族共识也不是无本之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克制欲望、任劳任怨的品德源于长久以来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人口之间的矛盾。中国耕地资源仅占世界的7%,水资源占世界的6.4%,却要养活世界20%的人口,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上好第一课,需要让学生了解国情、读懂国情,这是爱粮惜粮的起点,也是避免误入“浪费”歧途的良方。“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四千年农夫的探索,才有了今天的衣食无忧,况且这是极其艰难条件下来之不易的温饱,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在今年农业生产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南方严重洪涝灾害的风险挑战,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让学生深刻理解爱粮惜粮的迫切尤为关键。
读懂劳动,让节俭美德见行见效。爱粮惜粮的背后,是对中国农耕文明的敬畏,更是对农耕劳作的致敬,一粒米经历了犁地、育苗、插秧、防治、施肥等多道工序,经过水土光热的综合作用,才能来到我们的面前,其中凝结了农耕者的劳动结晶。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热爱粮食、珍惜粮食也是热爱和珍惜粮食背后的辛勤劳作,敬重背后朴素的价值观,有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学生参与农耕劳作,见证“一粒米的成长”,真正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箴言,才能让“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侠’”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读懂节制,让拒绝浪费落实落细。食物的美妙,在于细细体味,体味凝结于其中的恰到好处的水土光热,体味自然的馈赠和巧妇的妙手之炊。读懂节制,需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美食文化,引导学生拒绝直播平台上“大胃王”暴饮暴食式吃播,形成量力而行的健康饮食观。为了进一步从源头上解决浪费问题,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倡议:饭菜先打半份,有需要再去添加;杭州夏衍初级中学专门制作了电子菜单,学生可以自助搭配个性化套餐;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小份菜”“半份菜”“混合菜”,以及自行决定菜量的方式,让拒绝浪费成为共识。
播撒勤俭“种子”,爱粮惜粮是个良好的开端,拒绝浪费的理念理应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内化为每一位学子的自觉行动,让绿色生活方式从校园开始。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