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是自然之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生活之美;“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是生命之美。自古以来,诗人们用最美的语言描绘了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梦。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以“眼睛”和“生命”为喻,多次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振聋发聩,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担当、蕴含了深厚的民生情怀。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生态环境就如“眼睛”和“生命”般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头牵着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生态”,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正越来越迫切。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从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引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实践,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回应了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推动着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浙江正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以保护“眼睛”和“生命”的紧迫感,孜孜探索着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路。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制度创新到最严法治,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一系列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席卷之江大地。山林更绿,湖水更清,乡村更美,“绿色浙江”的生态底色不断赋能美好生活的发展成色。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人类的贡献。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