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到“天眼”探空,从2000年10月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到今天北斗导航“群星璀璨”,在创新的道路上,闪烁着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星,树立着一座又一座历史的“丰碑”。随着各个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梦想花开的声音在中国科技创新的自信与从容中回荡。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提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日前,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四个面向”要求与“开放环境下的创新”,“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的思想一脉相承,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以开放的心态推动科技创新尤为关键。
以开放的心态,向世界“谋合作”“助双赢”。“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科技创新领域更是如此,闭门造车造不出未来,只有“睁眼看世界”才能看到差距、找到灵感、实现突破。在日前举行的北京服贸会期间,中国向世界展示着万物智联的美好生活,展示着AR体验、机器人服务等未来场景的“黑科技”,也接受着如日本电气株式会社等外国企业最新研发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中推进合作创新。“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的信念,从“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到《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中国以高度的自觉和担当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高端制造、数据安全等领域,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激发创新活力。
以开放的心态,向市场“问需求”“促供给”。在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中,总书记强调了科研选题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开放的心态,不仅需要对外开放合作,更要对内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面向市场新需求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长板”、补齐“短板”,夯实国际合作基础。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拥有扎实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市场主体创新提供了优越环境。疫情期间创新和应用进入爆发期,无数的新工具、新技术不断涌现,如无人餐饮、云上教育等无接触经济,科技创新与新消费、新场景互促共进。
以开放的心态,向人才“要动力”“要活力”。“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科学家要有甘坐冷板凳的静心笃志,要有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情怀,国家也要有一碗热汤暖人心的关怀,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识人用人环境。打破人才机制上的条条框框,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才能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人才积极性。今年来,国家层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各地深入开展科技评价“破四唯”,为创新能力输血造血,让科技工作者少了一些顾虑,多了一些专注,也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