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也改变了生产供给,中国产业在以变应变中迎来新生机、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考察时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突发疫情让电影、戏剧、演唱会等线下文化体验活动都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文娱产业损失惨重的同时努力转危为机,线上观影、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数字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成为“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模式不断拓展和延伸,带来了生活新玩法、消费新体验,也在后疫情时代逐渐演变为消费新习惯、新常态。
变化是文化产业应有的常态,只有以变应变才能生生不息。5G新基建加速布局,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应用,技术赋能,创新加持,文化产业在想象力的肆意驰骋中赢得更多发展可能。从日“行”千里、云“游”四方,到线上演唱会、隔空应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传播渠道在升级,体验场景在更新,不断催生文化产业新需求。科技进步和内容创新融合发展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迫切、更深刻。
文化产业的以变应变,一头牵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头牵着消费需求的迭代更新,必将开拓一片蓝海。而在文化和技术深度融合的背后,离不开青年的好奇心,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目前,国内数字文创产业市场空间已经达到了8万亿,人才培养和孵化亟待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才产业两手抓,才能相互支撑、互促共进。湖南省通过成立首家数字文创产业学院,打造未来数字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已正式开工,未来将形成2万名高端人才集聚,与人才共享发展空间和机遇。将兴趣与专长相结合,鼓励更多务实、聪明、果敢的年轻人,在有趣、有料又充满未知的文创领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脑洞大开”,让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落地生根,从而变成现实产品的无限价值。
导向金不换,守正再创新。文化产业的变化从来不是任性而为,而是有迹可循,既有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之变,也有守护文化内涵、坚持正确导向之不变。故宫文创产品从卖萌到“爆款”纪录片,再到VR技术沉浸体验,文创产品年收入15亿元,比故宫门票收入多7亿元,丰富的是载体和表达方式,不变的是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内核。正如习总书记在考察时所强调的:“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内核不能丢,那些穿越历史的迷雾,直抵人心的文化精髓不能丢,守住了优秀传统就是守住了最大的文化“IP”,守正创新、历久弥新才能流传深广,弘扬正能量才是激荡时代的真流量。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