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家园、保护人类自身。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倡议,各国应坚持生态文明、坚持多边主义、保持绿色发展、增强责任心,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造就了地球上所有生命存活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既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随着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生态灾难和人为影响,越来越多曾与人类相伴的物种正在逐渐失去生命的色彩,湮灭在历史长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风险。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今天人类发展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不保护生物多样性,未来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取得更大发展,甚至难以生存。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健康的基柱,各国在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的同时,必须修复与大自然日益恶化的关系,共同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一直在努力。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多,特有程度高。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作为最早批准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有关规划和计划,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林草植被覆盖得到恢复和增长,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条件,其中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了有效保护,这些都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正在变得丰富的证明,也从一个侧面有力佐证了中国在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当前,特别是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中国正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江南丘陵到华北平原,从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地遵循的发展路径。一个善待自然、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变得越来越清晰,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命运与共。如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已是全球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仍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坚持生态文明和多边主义,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促使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上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通过构建生态安全大格局,继续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扩大国际执法合作范围领域,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约束人类无节制的过度开采、过度捕捞、工业化污染等行为,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理念,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的系统效率,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