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十三五”制造业向智能化大步迈进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张全林
编辑: 陶悦清
2020年10月04日 16:12:39
分享到:

  五年虽然弹指一挥,却足以改变产业面貌。“十三五”期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加速与工业深度融合。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加快提升、结构优化升级。从制造到创造,由传统向智能,中国制造不断向创新、智慧、开放迈进。

  中国创造越来越亮眼。“十三五”期间,“中国创造”多不胜数,如无人自动驾驶,经历了研发、试验、道路测试等漫长历程,已经走出概念,走进生活。汽车的迭代更新是创新创造的一个缩影,自主研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可辅助医生进行精准诊疗,并通过5G网络实现远程手术;A4纸四分之一厚、“论克卖”的“手撕钢”打破国外垄断,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C919大飞机等等,从技术破关到应用探索,每一项突破都是大国制造自主创新的有力见证。

  核心技术为中国创造增底气。制造业创新从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新阶段,中间发挥决定作用的当然是核心技术。去年,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由传统依赖人工到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中国制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拜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之功。尽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能力尚有一定差距,但依靠科技驱动,中国制造正在迈向内涵式发展道路。

  制造业质效得益数字支撑。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这种新动能,必然辐射到制造业并深度融合。传感技术、数字化设计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激生出制造业强大的活力。合肥联宝科技,平均不到1秒即可下线1台笔记本电脑,智能化生产使传统制造脱胎换骨。五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中国制造效率和质量。截至今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1.5%和51.1%。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70个,连接的工业设备达到4000多万台(套)。特别是5G赋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持续跃升。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升级原动力。“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科技创新,硕果累累。量子卫星首发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北斗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等等,5年间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持续投入厚积薄发的创新结果。我国锁定人工智能,1986年设立“863计划”,1997年出台“973计划”,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编制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发展作出了统一规划和系统部署。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19年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凡事预则立,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投入,我国在世界新一轮科技变革中才开拓出一席之地,才有今天的制造业辉煌。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