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国国内游市场稳步复苏,旅游信心持续提振。相较于城市、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的传统目的地,亲近自然、出行便捷、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青睐,反映出从城市到乡村“看山望水”,体验“美好生活”的悠游趋向,彰显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休闲观念的适应性转型。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新引擎、新业态。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浙江全力推进“万村景区化战略”,实践探索村庄景区的创新路径,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全域旅游+,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美乡村风貌、留田园乡愁,不断促进城乡规划一体、设施一体、服务一体,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把城市消费需求引入农村,使乡村游逐渐成长为旅游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盘活了乡村经济,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回归。
广袤农村天地宽,乡村旅游潜力大。随着各类政策利好,以及产业、资金和数字理念等返乡潮的加速推进,城乡要素得到均衡配置,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已成为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然而,乡村旅游还存在诸如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以及缺创意策划、缺运维、缺人气、缺业态、缺项目、缺信息等问题,亟须在提升乡村旅游质量上加大探索,在发展中不断校正方向,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绝不能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发展,保护乡村好风景,打造田园绿色美,使乡村旅游有颜值、有内涵、有特色,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创新模式。乡村旅游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着眼乡村振兴的大局,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有效整合乡村资源要素,对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成为城市景区的“克隆版”、农家乐的简单“翻新版”,偏离乡村旅游发展本真。同时,要顺应消费升级、市场变化,以运营商为智力依托,开展村落景区捆绑式、品牌化、轻资产运营,探索通过“运营引领的村落景区化”,助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注重特色、提升服务。要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努力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让更多游客体验与众不同的乡村韵味,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同时,要从“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入手,完善交通、卫生、食宿、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破解各类难点和“痛点”,努力开发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一批最美村庄,全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文旅赋能、激活创新。要充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加大创意设计,推进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着力开发“适应现代生活”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而且,要将创新思维融入乡村旅游开发的形象定位、景观小品设计等各个环节之中,引入高科技和现代元素,打造创意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度假环境,推动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